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西乌珠穆沁旗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5-12-24 16:53 打印本页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走进西乌珠穆沁旗民族风情创业街,虽然外面飘着雪,但这里却暖意拂面。在民族服饰店里,人们忙着挑选自己喜爱的布料,赶制民族服装,好在节日里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三两两的学生们在时尚的衣服面前停留,在穿衣镜前试了又试;在手工艺品商店里,要举办婚礼的准新人们打量着一件一件精美的首饰品……热闹的买卖场面见证着西乌珠穆沁旗一直以来大力推动以创业促就业,见证着乌珠穆沁草原正在兴起的“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历程。近日,该旗成为自治区级创业型旗县。

  一个产品一个故事

  12月12日,在该旗电商创业人李国伟的诚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里,8名工作人员忙着制作网上产品、接待网上游客。正好犇羴特产专营店的经理徐磊也来到这里,和李国伟对接交流,想在网上推销牛羊肉。签完协议后,李国伟介绍说:“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准备上架商品。”李国伟和他的团队运营的“西乌旗视窗网”有30多个职工,三年多稳定下线以来,现在日平均访问量已达2万多,并和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旅游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日销售额达到1万元。今年10月,李国伟在淘宝网申请了一家企业店铺。“我的网店目前分为五大类,西乌旗牛羊肉、奶食品、民族工艺品、民族服装和旅游,我们的思路是把整个西乌旗的特色产品全部网络化。”他满怀信心地说。宽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台台崭新的电脑。看着这些办公设施,他笑着说:“这还得感谢就业局给我们免费提供的办公场地和设备。他们一直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西乌旗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惠民创业”和“阳光创业”政策,政府着力优化创业软环境,行文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企业设立、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在行政审批、税费减免、创业指导上优先优待。在创业园,今年就有70家小微企业,入驻三年内都享受就业局提供的免费场地,同时还提供3万元以上的创业贴息和免费技能培训,多渠道、全方位帮助创业者。

  创业贷款就像及时雨

  在巴拉嘎尔高勒镇工业园区内,李晓明已由一个为别人干活的打工族,变成拥有360万元资产、800平方米厂房公司的老板。

  李晓明说,他在外面打拼够了回来后,2009年注册成立了“李记风干肉”公司。2015年建设了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厂房,上马了两条生产线,做起了加工风干肉、牛板筋的买卖,并在当地销售。他由衷地说:“我回来做生意时,就业局为我解决了没有生产厂房的问题,又帮助我引进了不用添加防腐剂、高温灭菌的设备,就业局经常帮我出主意,想办法,帮我找销路,去年我还申请到了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一年算下账来,净赚了30万元。”今年他申请了国家QS认证,准备在李国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把风干肉推向全国市场。近年来,西乌旗坚持以“贷款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的运作模式,2008年以来,累计办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2471户,发放贷款1.14亿元,全旗创业贷款规模从2009年的上百万发展到现在每年的几千万元。贷款扶持对象也从最初的下岗失业职工,覆盖到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牧民创业者、牧区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

  创业创新赶上了好时代

  斯日古楞一家2000年从家乡搬迁到了巴拉嘎尔高勒镇,开起了服装店。几年过去了,斯日古楞的服装店逐渐走上正轨,也逐渐迎来了事业的发展。她经常参加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从过去的牧羊女,变成了现在的本土女企业家,她感慨地说:“我进城后加工、出售蒙古袍,挣到了钱,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手工技艺,我们赶上了创业创新的好时代。”斯日古楞所在的民族风情创业一条街和牧民创业一条街、建材园、步行街等4个园区都是以政府政策扶持,民营资本建设为主,采用企业化经营模式运作的创业园区。近日,西乌旗成为自治区级创业型旗县,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春风,该旗还规划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创业孵化基地,这个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后,可同时容纳70户创业者。谈到“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等话题时,该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伊拉塔自豪地说:“通过扶持创业者,为他们搭建起创业创新的平台,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全旗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创业创新新格局。”(特约记者春华通讯员王智杰)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