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荒沙滩,到处冒白烟,地里收成低,人心难聚齐,个个都懒散,玩牌扯闲趣……”这是对过去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的一种描述。如今,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坯房变成砖瓦房,干净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的水缸……村庄旧貌换新颜,村里的土地成了香饽饽,村民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纷纷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走上了依靠产业发家致富的道路。
前些天,记者前往土庙子村采访,适逢村民杨久军家的黄皮洋葱正在装车外销。今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土地种植洋葱,亩产5吨以上,由于是订单种植,销路根本不用愁,现在每天都能发两大车,已经卖了8000多吨了。
“今年收入不错,目前的价格已从原来的五六毛钱涨到一块零几分了,几乎翻了一番。”杨久军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路不好走,作物种多了运不出去就烂在地里,一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再也不用担心蔬菜外运了。今年开春,杨久军和北京一位种植户联手,承包了1780亩地集中种植洋葱,两人人均纯收入120万元。
“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村里人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新建文体活动场所400平方米、文化广场6000平方米、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及便民连锁超市各1处,改造维修危房278户,街巷硬化3.5公里,土院墙改砖院墙2000延长米……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发介绍,借着“十个全覆盖”的东风,村里把1300亩集体土地承包给个人发展设施农业,用这笔收入给60岁以上老人发红利,同时为村民补贴养老保险4000元。
张显发告诉记者:“‘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改变的不仅仅是村里的基础条件,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搞起发展来就顺通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像杨久军一样的一大批经纪人闯进市场,连接起了农户。土庙子村的种植类型也由过去的玉米、谷子变成了现在的洋葱、胡萝卜、土豆,种植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家。林果产业也像蔬菜产业一样,成为许多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如今该村已种植葡萄及苹果、油桃等果树2000多亩。
“乡里帮助土庙子村规划好了一片土地,准备建设自己的蔬菜交易市场。市场建成后,价格由菜农自己定,这样从中得到的效益就更大了,村民们就会更加快乐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掘金’了。”大营子乡党委书记胡景君对土庙子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记者 冯启良 唐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