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老城区百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1.3万户居民从中受益。
● 2012年1月1日,赤峰环城高速实施免费通行,广大市民自此可以便捷地穿行于新老城区之间。
● 2013年8月13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址投入使用,结束了新区没有大型医疗机构的历史。
● 2014年,李克强总理两次来到赤峰,关注赤峰棚改、职业教育等民生事业。
● 2015年,赤峰跻身当年民生发展百强城市之列,从客观上印证了赤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弹指五年,新闻已成往事。“十二五”时期一批批民生项目早已让赤峰人习惯了在气派的教学楼里学习、在设施完善的医院里就医、在宽阔的道路上出行;一项项惠民举措早已让老百姓忘却后顾之忧、免去办事难办事慢之苦。这五年是赤峰民生事业进步最大的五年,是群众感受到生活变化最强烈的五年,人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物价、房价保持总体稳定;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公益性就业岗位等社会保障政策;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数据显示,在2011年,全市教育支出57.8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8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0.56亿元,住房保障支出8.78亿元。到了2014年,全市教育支出达71.8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54.8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达31.0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达13.37亿元。赤峰坚持困难再大但民生优先理念不动摇,财政再紧但支持民生力度不减,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
在赤峰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实习车间里,一些聋哑青少年正熟练地操纵机器,喷绘出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广告海报。这座于2011年11月迁入新址的特殊教育学校设施完备、师资雄厚,成了赤峰乃至周边地区残障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今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来到这里,对赤峰教育工作的细致入微给予充分肯定,而这只是赤峰“十二五”时期教育大发展的一个小小片段。曾经一到下课便“暴土狼烟”的操场不见了,塑胶跑道成为孩子们玩耍的新天地;一座座新的幼儿园、中小学拔地而起,解了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近年来,赤峰坚持教育兴市,把发展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不断从软件和硬件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均得到较大提升。2011年至2014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达66.02万平方米,计算机拥有量达到30897台,图书807.48万册。
就业乃民生之本。“十二五”时期,赤峰始终把产业发展与带动就业相结合,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涉及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等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更形成了多层次的就业结构,使各种人才在赤峰发挥才能。市有关部门还抓住春节、高校毕业季等就业高峰时段,在就业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招聘会、建立档案等方式牵线搭桥,解决群众生活最根本的“饭碗”问题。创业乃就业之源,“十二五”期间,赤峰创立了赤峰蒙东云计算创业孵化基地、赤峰万达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创业平台,并出台了多项鼓励创业、减轻创业者负担的政策,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创业人士。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赤峰新增城镇就业达14.67万人。
曾经有人形容,从天空俯瞰赤峰就像农村包围城市。诚然,过去我们的城市及周边还存在着不少残破的棚户区,我们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危旧房屋。然而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赤峰不断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房的改造、重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不仅实现居者有其屋,而且还住得宽、睡得暖。站在总理站过的南山山坡上望去,曾经成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层住宅;在如今的赤峰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成为百姓口中最热的词汇,而其中危房改造更是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重头戏;走在赤峰老城区,很多老房子穿上了暖衣,更换了窗子,老旧小区改造让冬天不再冷。仅2015年,赤峰投资20.6亿元,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4540套,铁南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16.8亿元,一期1140套、10万平方米回迁房竣工;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开工5万户,竣工4.2万户。
作为欠发达地区和自治区人口大市,赤峰的扶贫工作在全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时期,赤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惠民惠牧政策,不仅投入力度大,而且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蚱蜢”式的粗放扶贫和“输血式”扶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其中巴林左旗创造的杠杆式扶贫更是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的肯定和推广。一批批带动农牧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一笔笔资金投入到现代农牧业发展中来,阿旗的草产业、松山区大庙镇的设施农业等在“十二五”时期亮点频频,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硕果。各地还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旅游产业、电商产业、光伏产业等,让传统农牧民变身成老板和产业工人,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2011年,全市扶持贫困人口9万余人;2013年,全市扶持10.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014年,全市14万人脱贫;2015年,赤峰全年投资30亿元,又使14万人稳定脱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赤峰一系列惠民举措温暖民心。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个办事部门着装整齐,各项指示牌清晰易懂,大屏幕上还实时滚动播出每个办事人的办事进度,据负责人介绍,大屏幕上的信息不仅在这里可以看到,而且还会发送到办事人的手机上。市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本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8项,精简比例60.3%,市本级保留的104项行政审批事项有100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保留审批权限的36个部门有35个进驻。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今年1月1日起,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翁旗行政审批中心实行“先照后证”制度,全区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赤峰颁发,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的吹响,赤峰民生各项事业又将踏上新征程。“十个全覆盖”工程,高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赤峰等新热点成为460万民众的新期盼,我们有理由相信,赤峰人的生活将在接下来的五年更加幸福。(记者 石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