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以浓墨重彩为“十二五”考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日,带着“十三五”规划蓝图,伴着2016年的钟声,去迎接新的大考。
临近年终岁尾,我们前行的脚步并未停歇,赤峰至京沈高铁启动建设的消息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特大新闻,人人心中充满兴奋与期盼、激情与憧憬。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承前启后、辞旧迎新的跨年之际和“十三五”开局之际,赤峰开始迈向高铁时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升级、继往开来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赤峰这座充满生机与魅力的城市增添现代化的元素与符号。
回望“十二五”,激情与自豪犹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破解了无数风险与挑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有色金属、清洁能源、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草原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改善民生、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区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呈现出许多亮点,一些工作走进了全国、全区先进行列。
或许是机缘巧合,2019年赤峰至京沈高铁通车之时,也是我市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之际。与以往的任何5年不同,这是划时代的5年,是实现几代人小康梦想的5年,我们必须以高铁的速度、效率和质量,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才能与全国、全区一同迈入小康社会。
速度能够超越时空,速度能够创造历史,正如高铁能够领跑世界靠的首先是速度。赤峰未来面临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效率和质量。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每年经济增长要达到6.5%左右,才能确保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由于我市属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十三五”时期每年必须保持高于全国和全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小康。
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有稳固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解决经济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人均指标落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困面大且贫困程度深,环境脆弱,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一切制约和困扰我市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发展是唯一的途径和办法,而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制胜的法宝。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发展的根本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方略,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才能形成经济新动力、发展新方式、产业新体系、城乡新格局和开放新局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赤峰至京沈高铁启动建设又一次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虽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只要敢于创新思路、苦干实干,完全可能在某一项目、某一领域、某一阶段创出领先全区乃至全国的一流业绩。
人民期盼发展,发展普惠人民。纵观“十三五”规划,从方略到细节,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与设计无处不在、贯穿始终。
未来5年承载着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在2020年变为现实。届时,人民的生活更加体面、富足而有尊严,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蓝天碧水、宜居宜业,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地区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放眼今后5年,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适应和引领发展大势,才能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
赤峰人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传统,有赤诚勤勉、不甘人后、追求卓越的特有气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党政干部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发现、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家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倡导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他们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才干和潜能。
梦想存放于心,更要付诸于行。时间又一次把我们推向新的历史节点,是新年伊始,也是“十三五”的开局,做好今年的工作,犹如高铁建设的路基工程,基础决定将来的速度与效率,也决定着工程的质量与成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16年,赤峰与高铁建设同步,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