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内蒙古新闻网  16-01-04 11:34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十二五”以来,按照创建文化旅游名城总体部署,通辽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文化事业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为通辽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辽市加强旅游项目建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融入东北步伐,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巩固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实现了健康较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通辽市文化惠民成效彰显。市图书馆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建成“中国盲文图书馆”——内蒙古通辽市支馆,为有视力障碍的朋友提供文化服务,填补了通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空白;各级图书馆积极推进“一馆一品”文化品牌类活动,为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搭建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全市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600多个民间剧团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4500场,为繁荣城乡文化生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贡献。

  “十二五”期间,通辽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科尔沁印刷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城建设;重点打造了民族舞剧《天上的风》,创造科尔沁文艺的文化产业空间,多方位打造科尔沁演艺产业链条,实现科尔沁民族艺术展示与文艺作品的产业化互融与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将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推向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十二五”期间,通辽市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六大要素齐备、初具产业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如8·18哲里木赛马节、科尔沁草原婚礼节、科尔沁美食节等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到通辽,对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截至目前,通辽市已拥有星级饭店3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2家;A级景区23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0家;星级旅游接待户18家,其中五星级接待户2家;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4家;旅行社28家,其中组团社3家。(记者 阴文娟)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