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小学校长访谈】高七斤: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
内蒙古新闻网  16-01-08 11:0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呼市北垣小学校长高七斤,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在不到18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了三所学校的校长,这在呼市也是史无前例的。每到一所学校,他都有所建树,使每一所学校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在教育教学上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智慧、务实的校长,看看他是如何办校治学的。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北垣小学新入学的学生曾这样形容这所学校:“同学们懂礼貌、友好,从来不打架、骂人。”而这正与品正、文雅、博学、健体的校训相吻合。

  高七斤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识广博、举止文雅的?2015年,北垣小学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紧扣“儒雅”教育,开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各项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和少先队主题大队会等平台,倡导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此外,每月都设定一个养成教育的主题、重点,如“文明课间”、“文明如厕”、“文明礼仪”等,而且每班都设立“纪律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本班同学课间纪律遵守情况,并利用班会、队会,让学生对比自身的行为,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

  每个月都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如2015年3月份,北垣小学和新城区交警三中队联合开展“雷锋小队在行动”志愿者系列活动和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清明前夕,四、五、六年级学生到博物院,举行“识家乡历史,祭家乡英烈”的主题活动等,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铺垫基础。

  该校比较注重特色教育发展,民间艺术校级、班级社团增加到了50多个。其中,京剧表演和脸谱展示在新城区特色学校展示活动中受到了高度赞扬。

  要办什么样的学校?

  “究竟要办什么样的学校?”高七斤时常这样问自己。在不断地摸索中,他渐渐找出了答案,“要用精准、精细的管理,打造一个精致的校园,教学是生命线”。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北垣小学,拥有着50多年悠久的历史,2700多名在校学生,47个教学班,还有北校区(公主府校区)、南校区两大校区,是一所呼市地区小学中的“大校”。

  这样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如何做到“精致”?高七斤决定先从校园环境开始着手。2010年,他开始主持修建新教学楼,修建成一座高科技、现代化、能适应各种教学工作的教学楼。搬入新楼后,北垣小学教学楼内的所有设施堪称一流。“正在等待学校北面的4层小楼进行拆迁,拆迁结束后,我们还将为孩子们建设一个大型操场!”谈到未来的规划,高七斤满是憧憬。

  “一个好校长带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能带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有个好的教师队伍才能让学校兴旺发达。”高七斤这样形容。目前,学校拥有全国级教学能手3人、呼市级多名、新城区教学能手60多人。

  “新鲜玩意儿”闯入视线

  各个学校都在打特色牌,以特色成就学校。高七斤立足本校校情,结合实际,教学质量仍是学校的生命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七斤在南方的一所小学调研考察时发现了一条可行之路。一个叫做“翻转课堂”的“新鲜玩意儿”闯入他的视线。

  何为“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利用电子设备中的微课、学案对教学内容(新知识)进行自学,上课时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再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展示交流,训练提升。高七斤说,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据了解,北垣小学是呼市首家引进这种新方法的学校。高七斤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此决定之前,他组织学校的教师骨干,先后赴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在高七斤看来,这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新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顺应时代发展,将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绝对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学期开始,我们就会开始实施这一教学新模式,让孩子在真正的新式教育下自主学习。”高七斤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李艳红 实习生 闫璐)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