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城这一年】扎兰屯:让每一个市民都竖起大拇指
 

  原标题:【创城这一年】扎兰屯:让每一个市民都竖起大拇指

  在扎兰屯市新桥大街上,翻斗车、装载机来来往往,扎兰屯市环境卫生管理处600余名环卫工人手拿铁锹、扫帚等清扫工具,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清理道路两侧的积雪,以义务劳动清除积雪的形式,迎接2016年新年第一天。

  “我在环卫处工作8年了,每年冬天只要一下雪,凌晨三四点我们就会出来清雪,保证主要路段没有积雪。”环卫工人曹富说。

  近年来,扎兰屯市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于2011年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2015年,扎兰屯市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立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体工作思路,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4个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推进组,制定了创城实施方案,市文明委与全市91个责任单位签订了创城责任状,进一步强化文明委成员单位主体责任。

  通过开展标语口号征集、微电影大赛等活动,扎兰屯市引导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群众性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截至目前,自治区文明网已采用773篇,列入自治区要闻78篇,连续2年位列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第一名。

  在公共场所、建筑工地、围栏、绿化带,制作精良、色彩饱满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广告画面成为一道道亮丽的人文景致;报刊、电视、手机短信、电子屏、广场展牌等载体全方位刊发、展播,真正把公益宣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如今,在扎兰屯市随处都能感受到一缕缕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覆盖市区主要街道和居民区的50个残疾人蹲位,解决了残疾市民如厕难问题。“我腿脚有残疾,平时出门就怕上厕所。现在好了,有了残疾人专用蹲位,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啊!”市民石忠柏竖起了大拇指。

  患者赵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在市里就能请专家做心脏介入的手术,让我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救治,既省时又花钱少,市里的就医环境越来越好了。”

  “原来办个健康证,得耽误我们一天的营业时间,现在食药监局安排医务人员上门给我们抽血化验,都不用去医院了,真方便。”面包店老板说。

  让群众尽享文明成果,在扎兰屯市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全市建立健全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援助、残疾人安置、五保户供养等多项制度。

  目前,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汽车6台,市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实现路面硬化,装灯率和亮灯率均达100%,道路、公共设施、新建小区无障碍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城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国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均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达到1152元。全市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每千名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数达到0.83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6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6%,建成区绿地率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2天……

  坚持以人为本,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扎兰屯市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不断放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使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通过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过街遵守信号、有序乘车等文明交通行为,扎兰屯市逐渐实现了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唱响核心价值观旋律,举办道德讲堂示范课、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57块,上榜人数达523人。建立道德讲堂137所,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近500余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市共表彰最美家庭31户、选树百佳文明户65户、文明农牧民25名,征集家规家训16个、家风故事16个。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70支,志愿者达1.65万人。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

  一系列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主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一个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家庭,文明的硕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断开花结果。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市民心灵得到了净化,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讲文明树新风成为每位市民的自觉行动。(王琳琳)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少儿票友爱京剧
冰雪风情 吉庆有“鱼”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