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府清欠办一年多为农民工讨薪13.4亿
内蒙古新闻网  16-01-14 09:3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2014年10月,由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9部门组成的呼和浩特市联合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办公室(以下简称清欠办)成立。一年多来,清欠办开展了哪些工作?为多少农民工追回了工资?1月13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5万多名工人讨回工钱

  2014年10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针对建筑行业利润下降,行业不景气,拖欠农民工工资频发、追讨难的实际,抽调市政府督查室、中级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信访局9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了清欠办,下设投诉举报接待、应急处置、督查督办、法律援助、综合协调5个工作小组。

  清欠办成立一年多来,联合各级各部门共为56606名工人讨薪13.4亿元。

  及时处理群体事件

  2015年11月中旬,大批四川籍农民工来到清欠办,将一面写有“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神”字样的锦旗送到清欠办负责人石海深和马瑞平的手中,并连连致谢说:“感谢人民政府为我们讨回血汗钱,感谢清欠办为我们农民工做主”。

  事件要追溯到2015年10月中旬,清欠办接到市信访局电话称“300多名农民工围堵市政府讨要工资,要求清欠办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接到电话后,清欠办负责人石海深和马瑞平立即赶到现场。当时,现场十分混乱,农民工非常激动,不让任何人员进出,要求马上给出答复。清欠办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农民工情绪,一边了解情况。经核实,该批工人为新城区一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中20家劳务公司的部分工人,该工程总承包方企业在南京。因管理不规范、资金短缺、拖欠较多工程款,工程时停时开,农民工停工又产生大量生活费,致使该工程恶性循环,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交织在一起越欠越多,缺口越来越大,引发农民工在自治区、市、区三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聚集上访。

  此案涉及人数多,金额大,为历年来少有,引起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责成清欠办尽快解决。清欠办迅速成立专案组,研究解决此案。经过近一个月的协调和多次会议协商,此案最终于2015年11月13日圆满达成解决协议,由建设方和总包方暂行垫付3900万元,一次性解决全部欠薪。

  联合查办难点案件

  在讨薪中,清欠办坚持对进展不顺畅,解决难度大的重点疑难案件,联合市城乡建设委、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同开发企业和建筑承包企业进行约谈,对不配合工作的企业,归哪个部门管理的就由哪个部门下达停业整顿和停办相关业务通知。同时,针对全市存在的重大难点案件,市政府领导亲自召集各旗县区一把手进行部署,由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对开发企业进行“网上黑名单”告诫,并约到清欠办进行集体谈话。通过多部门的联动制约,一些久拖不决、长期不付的案件,分批分步化解解决。

  巧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对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项目确因资金回笼困难,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如施工手续不全,其工程建设部分主体已完工,可分户出售的,我们及时利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周转解决农民工工资。”采访中,清欠办负责人石海深这样说道。据了解,在“兴泰大观”“东润豪景”等建设项目中,因工程量结算和付款额产生较大分歧,导致大量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经清欠办多次协调未能解决。最终,通过与城乡建设委研究,动用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解决了部分农民工工资。2015年以来,清欠办启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为18家建筑企业解决农民工工资2512.97万元。

  曝光不诚信企业

  “我们通过媒体对数额较大、不主动配合的欠薪企业进行曝光,并及时通报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工商、税务等有关职能部门,记入‘诚信档案’,列入黑名单,限制其招投标资格、资质审核、银行贷款等行为。”采访中,清欠办负责人石海深告诉记者。据了解,2015年年初,清欠办通过媒体对42家欠薪企业进行了曝光,将48家存在重大拖欠工资问题的企业列入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部门网上黑名单,向相关部门通报了16家不配合清欠工作的欠薪企业。通过对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和业务制约,很多欠薪企业主动找上门配合清欠办解决了拖欠工资问题。(记者张学博实习生郭荣荣)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少儿票友爱京剧
冰雪风情 吉庆有“鱼”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