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30多亩地,有20多亩的果树,我趁着冬闲,在农家书屋充充电,免得遇到技术难题时作瘪子!”一大早,在元宝山区小五家乡谢营子村的农家书屋,59岁的农民李树军捧着一本果树栽培技术的书认真地对记者说。
过去,每到冬季的农闲时节,这里的老百姓常常习惯于“猫儿冬”。去年以来,元宝山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谢营子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又花了7000多元钱购买了很多种、养方面的图书。农家书屋管理员对记者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咱村出现了三多三无的喜人景象。那就是农民们研究致富门路的多了,没事在墙跟前儿打扑克的没了;钻到农家书屋找种植资料的多了,打麻将、赌博的没了;平时唠闲嗑谈论果树种植技术的多了,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没了。”
在谢营子村公路旁的小山坡上,记者看到了一大片齐刷刷的小树苗。村党支部书记谢景明说:“我们在农家书屋学本事,用自己培育的苗,成活率高,降低了村民栽种成本。这是我们自己培育的寒富和新苹红苹果树苗,大概有16000株。”
当记者来到新井子村,该村农民王怀武高兴地说:“现在我这片果树林差不多有180亩,主要种的是苹果、沙果等。前些年,由于车进不来,果实运送不方便、不及时,挣不了多少钱。‘十个全覆盖’把路修到了苹果园,我们再也不用为果熟期卖水果作瘪子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小五家乡实施后,该乡党委、政府借助这一惠民工程的东风,立足本乡实际,因地制宜,在全乡上下突出发展林果产业,他们在公路两侧着力实施了退耕还林、疏林改造、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在全乡种植了2000余亩果树林。乡政府积极组织成立联合社,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为农户统一整地、打井、选苗,他们在各村普遍建起农家书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到农家书屋查阅、学习种植技术,为农民科技致富插上翅膀,促进了全乡林果产业向高标准、规模化方向发展。该乡党委书记李伟介绍说:“2000亩果树林,3年以后进入丰产期,年纯收入有望达到2000万元。”农民们说:“‘十个全覆盖’为咱栽上了‘摇钱树’啊!”(记者王玉清通讯员乔颖邢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