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思想认识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挥棒,也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遵循。我盟是粮食生产大盟,也是秸秆资源富集之地。全盟秸秆产量超过1500万吨,推进秸秆资源产业化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从经济效益上讲,兴安盟的秸秆资源80%能得到有效转化和利用,将造就每年200亿元以上的产值,占目前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的25%左右。从生态效益上看,如果把我盟80%的秸秆通过青贮、氨化、微贮或制作颗粒饲料,经过科学配方,添加有效成分,可以解决全盟600万只羊或150万头牛禁牧舍饲问题,从而大大减轻草原放牧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从农牧民脱贫攻坚上看,如果把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变成牛羊口粮过腹增值,仅玉米秸秆一项全盟农牧民能增收10亿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如果将肉牛肉羊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以秸秆饲料作支撑,可以稳定实现全盟肉羊存栏1000万只、肉牛60万头目标。据此,全盟贫困人口每年可减少2万人,人均纯收入年可增长17%左右。
二、关于规划布局问题
根据我盟2014年8月份制定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到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要形成较大规模,在秸秆装备制造、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资源利用与产业化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
围绕未来五年我盟秸秆产业的总体布局,按照前瞻性、高起点、可操作性原则,利用经济手段,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工业化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打造一个以秸秆产业化为核心的上市公司,带动一批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五料化+装备制造六大产业板块。要突出建设好“四个一”工程和六个旗县市项目布局。“四个一”工程,即:一是建好一个运营平台,负责项目整体规划,产业资源整合、布局实施运营体系建设、金融平台搭建等。二是建立一个秸秆工程技术及应用研究院,按照五料化利用方向,设立六个研究中心(秸秆装备研发中心+五料化研究中心),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科技资金扶持,深入研究秸秆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三是建成一个秸秆产业科技园。包括秸秆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区、秸秆产业化利用科技示范与展示区等。四是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经济的秸秆收集运贮服务体系。
三、关于龙头企业问题
总体而言,我盟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仍偏少,加工规模仍偏小,市场竞争能力仍偏弱。我们一定要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出成效、抓出水准。
一是要切实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严格按照秸秆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各旗县市秸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项目容量,合理培育建设龙头企业。各旗县市要像抓大工业项目那样来抓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资金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
二是加强装备机械的配套服务能力。要积极加大秸秆产业装备制造研发力度,主动盯跑,力争把我盟秸秆装备研发纳入国家、自治区装备制造重点支持范围,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际绿协的高端运营平台,引进和吸纳全国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带着资金来,带着技术来,带着人才来。要大力提升本土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能力,要鼓励支持企业提标扩能改造,帮助加大技术研发和开拓市场。
三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秸秆产业化企业提供服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在条件成熟的旗县可以设立一定规模的秸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盟内外的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加强金融服务,对供应链金融、上下游投资并购、同类企业整合、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金融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创新国有、集体资产经营模式,盘活存量,激活增量,通过参股、控股、转让、PPP等模式培育壮大秸秆产业龙头企业,确保各类资产保值增值。
四、关于运营模式问题
良好的运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对于我盟秸秆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我盟可以主推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秸秆资源用量大,收集储运现代化水平高,产业链条长,产品市场广阔的秸秆资源加工区域。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要有相当规模和精深加工水平,要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加工地点宜选在城镇周边、工业开发区或者科技园区内。对于基地的培育和划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牵动、组织推动、宣传带动,保障各类基地的科学划定和有效运转。农户要与基地、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与联系,农户既可以在基地工作,保证收储运环节秸秆原料均衡充足供应,也可以作为产业工人,在龙头企业内工作,获得应得劳动报酬。
二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推动全盟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我们要在农区或农牧交错区,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道路。推动和实行这种模式,既有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应用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这种模式下,各旗县市政府要解决好专业合作社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诸如用地、电力、税收、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农户与合作社之间要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主要是发挥嘎查村集体的统筹聚合作用,围绕秸秆资源“五料化”,发展村办实体或村办企业,所得收益用于补充“十个全覆盖”或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也可用于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在这种模式下,关键是要选择责任心强、有市场经济意识、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领办企业。同时,要保证农户能够增收致富,有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当然,随着产业的不断纵深发展,运营模式还可以有新的丰富和创新。
五、关于政策扶持问题
首先,我们要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相关扶持政策。一是财政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设立秸秆产业化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列入战略型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给予扶持。对秸秆全产业链核心项目,争取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补助。二是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国家和自治区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三是土地扶持政策。对秸秆收、储、运、加工规模企业、秸秆养畜农牧户、秸秆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秸秆研发试验基地及秸秆产业化基地建设用地给予政策支持。
其次,盟旗两级自身也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财政投入方面,盟旗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农机服务组织、秸秆有机肥生产企业、秸秆基料化生产企业、收贮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大户,以及秸秆制品等工业化利用等重点项目。在信贷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对购置农机具、收贮秸秆等给予贷款支持。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方面,通过购机补贴引导农民积极购买秸秆捡拾打捆机、颗粒固化机、还田机等机具,加快秸秆利用机具的推广力度。也要对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建设青贮氨化池给予资助等多种形式,引导推动先进典型的扩散、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作者系盟行署办公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