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兰察布市民处处彰显“文明范儿”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0 16:00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晚报  
 

  自开展“五城联创”以来,集宁的变化,市民有目共睹。近日,记者在集宁区的不同地点, “采摘”了几朵“文明之花” 。

  早上8时正是上班高峰期,在友谊街与工农北路交叉路口记者注意到,行人在东西南北四条斑马线耐心驻足,等候绿灯,没有一个着急闯红灯的。在此执勤的一位交警告诉记者: “经过几个月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人过马路文明多了,现在已基本用不着我们劝阻闯红灯的行人了,有也是个别的。 ”

  在附近的小商品公交站牌处记者看到,等公交的人较多,当去往新区的3路、 9路车到站时,没有人挤着抢着上车,而是自觉排成“一字形” , 互相礼让着上车。在9路车上,有几位年轻的乘客主动把座位让给了一些年长的乘客。一位李先生感慨地说: “创建文明城市,确实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今的市民言谈举止文明多了。 ”

  无论是街心广场,还是社区小区,处处盛开着精神文明之花。清晨,文化小区小广场上,由社区组织的老年健身广场舞跳得是热火朝天。一位刘奶奶说,她以前下午经常在小区一家麻将馆玩麻将,去年她所居住的社区建起了文化娱乐活动室,从此她告别了玩麻将,每天到社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在桥东东民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每天下午举办的晋剧爱好者表演唱正进入高潮。刚在台上表演完的张大爷说,他是从机关退休的,退休后每天下午准时来此观看和表演,这已成为他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在工农路社区,有一位住户得了重病,要去北京治疗。邻居巴木林、侯世平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出资帮助。社区工作人员靳女士告诉记者: “从2013年社区开展了‘亲帮亲、邻帮邻’活动后,社区形成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

  1月8日下午,前旗的徐女士在乘坐集宁3路公交车下车时不慎将手提包落在了车上。公交司机周国斌拾金不昧,将包归还到徐女士手上。还有集宁的出租车司机们自发成立的爱心车队,践行“助老、助残、助困” , 在社会上广为传颂,成为集宁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市民对一草一木的爱护,到一言一行的注重,浇灌着城市正绽放的文明之花,彰显了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 (见习记者贺金韬)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冬季练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