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闲时节,阿旗双胜镇各村村民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家里“猫儿冬”,而是汇集到了村文化活动室,各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使村民有了活动阵地,文化室内天天爆满,着实成了村民们的“新家”。
刚走进北山村文化活动室书法屋,笔者就被满屋的墨香所围绕,原来是村支部书记郭艳军和孙国鹏正执笔书法,研磨、提笔、行笔、收笔,《沁园春·雪》这首气势恢宏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刚劲有力,一气呵成。郭艳军说:“我们村有很多人都喜好书法,以前一直在家写,现在有了这笔墨纸砚都齐全的书法屋,我们甭提多高兴了,一有时间我们就到这来研究、练习书法,现在我们村真正成了‘墨色北山’!”说完就立马研磨投入到他的书法世界去了。
据了解,北山村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室内设有农民书屋、书法屋和器乐服装室,配备了乒乓球球案、象棋桌、台球案等活动设施,活动室建成后,整个村子里一下就热闹了很多。现在一改村里往日的沉寂,茶余饭后大家更多的是参加一些健康的休闲活动。
晃身、旋转、踢腿,马叉在身边飞舞并“咣咣”作响……73岁的砖瓦窑村村民李长信脱掉棉外套,给笔者表演了几个马叉套路,看到双鬓斑白的李大爷还有这身手,着实让笔者很惊讶。据李大爷介绍,一开始,马叉只是一种冷兵器,到了后来,演变成一种杂耍表演形式。他们老李家上下20口人都对马叉有过接触,每到逢年过节,李家马叉队都会在本村或邻村一带举行马叉和秧歌表演,在当地非常受欢迎。“现在镇政府特别看重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我们村的文化活动室里就有我们表演马叉的照片、视频,还有锣鼓等乐器,村干部们会经常在活动室举办活动,包括马叉、扭秧歌和跳广场舞,不仅丰富了大伙儿的业余生活,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马叉,喜欢上了马叉,这不,最近就有几个小伙子要拜我为师呢!”李大爷笑着说。
自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双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新建和改造升级文化活动室10个,新建文化广场8个,坚持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风格,既统一又突出特色,既淳朴又体现创意。双胜镇政府为各村配备了文化辅导员,每年都举办农民文化节,集广场舞、竞技体育、趣味活动、手工艺品展示和文艺演出于一体,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反响强烈,群众参与性极高。加大了对村文化活动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定期对村文艺骨干进行培养和培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围绕不同节日的民俗习惯,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讯员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