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拉善盟去年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1 17:11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风景这边独好的“苍天圣地阿拉善”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八方来客。据阿拉善盟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4%,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8.28%和3.3%;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占全盟GDP的14.2%,已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5年,我盟着力推进《阿拉善盟“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额济纳旗旅游业总体规划》《胡杨林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项目策划》《吉兰泰盐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景区旅游规划的实施工作,用规划更好地指导旅游业发展及旅游景区开发建设。

  全盟各旅游景区(点)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大建设力度,共投入资金3.86亿元。胡杨林、广宗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定远营、通湖草原等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景区环境,丰富娱乐项目,逐步提升景区形象。按照自治区旅游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盟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旅游厕所的服务功能。2015年,我盟共完成新建旅游厕所13座、改扩建旅游厕所6座。

  为推动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行署成立了阿拉善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我盟的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投融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平台。同时,成立了阿拉善盟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阿拉善盟智慧旅游建设方案》《阿拉善盟智慧旅游企业建设规范(试行)》标准,明确了智慧旅游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建设目标,加快阿拉善“智慧旅游”建设步伐。

  各旗(区)注重创新旅游服务业态,打造地区特色,加大农牧家游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水平,实现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的多赢。

  主题突出、内容精彩的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更是提升阿拉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去年,我盟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阿左旗玉·奇石文化旅游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额济纳旗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骆驼那达慕、卫拉特文化艺术节等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旅游假日活动内容,提高了节日旅游市场的吸引力,达到了以节造势、以势聚客的目的。

  “根据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营销新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平台和媒体的力量,加快阿拉善旅游资源的推介。”盟旅游局促进科科长包凯峰告诉记者,去年,我盟紧扣“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主题,制作阿拉善旅游宣传片、画册、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组织旅游企业赴“区内四市”“宁青甘三省八市”“全国重点旅游客源八城市”开展专题推介会。积极引进主题营销活动,举办中国旅行社协会四届四次会长会议暨全国骨干旅行社走进阿拉善考察活动;邀请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来我盟实地考察,并签订了输送客源合作协议;邀请区内外100多名旅行商及主流媒体开展“乌海——阿拉善”专项踩线考察活动,大大提升了我盟的旅游形象,增强了阿拉善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

  同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及时采集全盟各类旅游资讯,并通过阿拉善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发布各类旅游动态、资讯信息850余条,阿拉善旅游腾讯、新浪两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各类消息400余条。举办“2015年阿拉善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有奖分享活动”,有效提升了“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在移动互联网的关注度。记者彭燕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不畏严寒砺精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