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家长对孩子假期学习安排应适度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2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瞬间,腊月到了,腊八来了。腊尽寒未尽,寒假即将到来,在对待孩子课余教育的问题或者话题上,家长、学校、社会一直莫衷一是。有的呼吁“减压”,有的喊着“加压”,有的不置可否“和稀泥”,不一而足。

  对此,笔者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信马由缰,应该因人而宜。

  可以回头看下暑假情形,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暑假时,我战友家有个上三年级的孩子,她从内心里排斥课外这个班那个班的“加压”,家长一旦让她去参加课外辅导或者补习,她就在床上打滚,说“肚子疼!”家长一旦悲悯情怀上来,“法外开恩”,说“不去学啦!”,孩子即刻雨后天晴,万里无云,根本不屑成人那样有个过度抑或掩饰的过程。

  这是一种类型。

  还有一种主动学习的类型。我有个同事,他的儿子就是“学霸”型人才,虽然读五年级,但坐得住,消化好,根本不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外在刺激,不仅课堂作业完成得好,还有多种特长,会背诵四书五经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比我们这些向往国学的成年人还要学富五车。

  而且,笔者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有一些独到的体会。

  我们两个孩子,一个爱学,一个爱玩。我们当家长的,一不敢宠溺,二不敢骄纵,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最终,一个考了双学历,一个考取研究生。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尽管不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也可以自食其力,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尽其才。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有别。”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可以分三六九等,职业可以分五行八作,对孩子的教育怎么可以整齐划一呢?

  儿童教育,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情怀,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求全责备,只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孩子的特长、特点与兴趣、爱好,精心而又温馨地做一些画龙点睛或者加减乘除的功课,如此,方能让孩子健康成才,健康成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这是对孩子的充分信任,也是一种人性化的激励。

  当然,这绝不是自由主义,更不是放任自流。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这些话,我们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孩子毕竟是孩子,离不开扶持,就像老人,到了一定的阶段,离不开拐棍。做为家长、学校、社会的成员,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揣摩孩子的自身状况,因人制宜,量力而行,该“减压”“减压”,该“加压”“加压”。总之,只要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利于激发孩子天性的发挥,我们要切实做好春风化雨的工作。(刘泷)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不畏严寒砺精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