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农田到餐桌 鄂尔多斯市打造绿色食品明星品牌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2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鄂尔多斯晚报  
 

肥美的黄河古道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今,为了吃到放心食品,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远十里百里到乡村购买绿色食品。人们期盼着能在家门口买到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2014年九月,有机农副一站式采购——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在东胜区正式扎根。无定河大米、黄河古道鱼、林中地果蔬、西草地甘草猪肉……地道的本土无公害有机食品一经开售,便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东胜区公园街道办事处后院的绿色有机食品市场,一睹本土绿色食品“明星品牌”的“芳容”。

  林中地果蔬:不打催熟剂的绿色果蔬

   如今,常常听到不少市民抱怨,现在的黄瓜没有黄瓜味、西瓜没有西瓜味,吃什么都没有过去香。可在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内的林中地果蔬店,记者尝了一个小西红柿,酸甜可口,浓浓的柿子香味溢满口中。

  据了解,这里的果蔬产自鄂尔多斯市林中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该基地现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02栋,开发土地2000多亩,园内设有旅游观光采摘区、设施果蔬种植区、冷储物流区及生态餐饮服务区四大景观区,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生态美食、旅游度假等多项服务。目前,园内主要种植大枣、油桃、葡萄、李子等果树和四季萝卜、油菜、菠菜、芹菜等蔬菜,年产量可达85万斤。

  “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产出的水果糖分非常大、品质非常好,很多消费者吃过都夸赞果蔬原汁原味。”店主窦瑱说。窦瑱还告诉记者,林中地果蔬都是瓜熟蒂落,绝不打催熟剂。所以不仅味道好,吃着更保险。而且价格方面,不会比市场上同类果蔬贵,遇到某一水果产量大时,还会比市场上的价格更便宜,所以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黄河古道鱼:生态养殖更健康

   走进黄河古道鱼店,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墙上小到地方大到国家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店主苏国鹏告诉记者,目前的这家店,只是黄河古道鱼在东胜区的一家直销店。现在,黄河古道鱼不仅在鄂尔多斯其它旗区都有分店,而且连包头也有。“不是我自夸,黄河古道鱼是数一数二的。”苏国鹏骄傲地说。

  黄河古道鱼是杭锦旗黄河古道鱼苇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品牌。该公司北临黄河、南靠库布齐沙漠,地势平坦,拥有优质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据苏国鹏介绍,黄河古道鱼推行健康养殖,重视鱼池环境、选用健康鱼种、喂养优质饲料、规范使用鱼药。在养殖过程中推行自然生态养殖路子。鱼池中鱼种投放密度不高,养殖水面有芦苇、香蒲等水草生长,人工模拟野生自然环境,养殖的鲤鱼体态修长,肉质鲜美。“价格确实要比市场上卖的鱼贵一倍,但只要吃过的顾客,就一定会成为回头客。新鲜、美味,最重要的是吃着放心。”苏国鹏笑呵呵地说。他还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会养螃蟹,到时候市民还可以吃到正宗、绿色的“本土大螃蟹”。

   西草地甘草猪:吃中草药长大的猪

  提起西草地甘草猪,可谓是远近闻名。

  从杭锦旗绿美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走出的“明星”品牌,西草地甘草猪最大的特点是吃着中草药长大。

  据店主郝师傅介绍,公司积极倡导“种草养猪”新模式,努力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多年来,通过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鄂尔多斯农科院合作,成功研发应用了“紫花苜蓿饲料配方”和“中草药饲料配方”两项养殖科研成果,既保证了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强了肉猪抗病能力,又提高了猪肉品质。

  “这里的猪肉虽然价格要比市场上一般猪肉贵一些,但肉质鲜美、清香醇厚、肥而不腻,吃过以后回味无穷。”从铁西赶来买猪排的刘女士夸赞道。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眼下,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城市,重点整治事关百姓健康的“米袋子”、“菜篮子”,为广大市民创建安全的食品环境。而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的出现,为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环境注入新生机与新活力。(记者 贺敬雯 曹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不畏严寒砺精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