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承载发展之船。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刻——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时,留下了“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情嘱托。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段——2014年以来的2年,牢记总书记嘱托的内蒙古坚定不移地通过转方式打造经济发展亮丽风景线,在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适应经济新常态中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方式
转出来的生动旋律
有一种力量,叫做感召力。
在总书记深情嘱托的感召下,沿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指的方向,内蒙古投身到打造经济发展亮丽风景线的行动中。
行动力,就是发展力。
在这场充满希望的行动中,内蒙古在转方式、适应新常态中收获的经济发展硕果令人瞩目。
这令人瞩目的硕果,蕴于内蒙古建设“五大基地”的蓝图上:
煤转电规模的不断扩张,风光互补、煤制天然气、焦炉煤气提取天然气等产业在蒙东、蒙西地区的遍地开花,对内蒙古建成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的煤基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的相关配套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对内蒙古建成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由原材料加工向终端消费品、高端民用品、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多元化延伸,对内蒙古建成新兴产业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全区各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小区的不断增加,60%以上的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对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蒙元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全区近200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对内蒙古建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这令人瞩目的硕果,蕴于内蒙古推进产业“三化”的蓝图上:
“煤—电—化”“煤—电—铝”“钢铁—稀土钢”等产业延伸项目的集中落地投产,成为我区经济转型舞台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之门;
风电、云计算、光伏、稀土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连年稳居全国第一的业绩,成为我区经济转型舞台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之门;
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文化旅游、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10多个百分点的业绩,成为我区经济转型舞台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之门。
这令人瞩目的硕果,蕴于内蒙古“四化”协调发展的蓝图上:
全区农牧民与80%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成利益联结关系,全区农牧民45%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化增收,我区打造农牧业升级版的重头戏激情上演,推开了内蒙古加速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之门;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链条的形成,煤制烯烃等国内五大煤化工示范项目的落地投产,成为我区打造工业升级版的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之门;
呼包鄂和赤峰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近60%的水平,成为我区打造城镇化升级版的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门;
70万台云计算服务器的上线运营,“互联网+产业”链条的形成,信息服务业收入2年增长10多个百分点的业绩,成为我区打造信息化升级版的重头戏,推开了内蒙古加速信息化发展之门。
发展力,就是风向标。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指出,“五大基地”建设的提速,产业“三化”态势的形成,“四化”协调发展态势的形成,让内蒙古在打造经济发展亮丽风景线中竖立起一座座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实践已然证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内蒙古以转方式的生动旋律做出激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