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幸福覆盖农村牧区 草原儿女同沐惠泽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

  为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牧区延伸,全力补足小康社会建设最大短板,从根本上改善1000多万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14年开始,一场关乎内蒙古农村牧区历史性大变革的宏伟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启动。

  集中3年时间、集中一切力量,一举补足民生短板: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项内蒙古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正以磅礴之势在每一个村庄嘎查全面推进,它不仅带动了农村牧区建设的新高潮,也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广袤的千里草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

  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

  民生工程遍布千里草原

  一段时间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迅速,但因为历史欠账等原因,农村牧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农牧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2013年时,我区80%的嘎查村街巷没有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居住在危旧的泥土房和茅草房里。

  为了让生活在贫困线下的157万农牧民摆脱贫困,让居住在危旧泥土房和茅草房的52万户农牧民变“忧居”为“宜居”,让180多万农牧民喝上干净水……立足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我区以果敢的勇气毅力,启动了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性民生工程。并向全区农牧民作出郑重承诺——从2014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十个全覆盖”工程,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使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了这份承诺,东起林海深处的呼伦贝尔,西至戈壁大漠的阿拉善,从巍巍大兴安岭,到莽莽河套平原,“十个全覆盖”工程步履铿锵,正在8000里北疆日夜兼程,浸润着千里草原、牧舍农家。

  ——呼和浩特市对965个行政村进行了科学规划,靠近城镇的105个行政村,让村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直接融入城镇化。

  ——包头市各旗县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各具特色。其中,达茂旗推出集中新建、合并改造、原地整治、撤除撤并等村庄改造;土右旗确定了地域特色型、产业带动型、新村建设型、整村改造型等建设类型;固阳县加大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新建力度,推行新村建设型和旧村整治型模式;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发展城郊及都市观光农业,打造高标准中心集镇和农村牧区。

  ——赤峰市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把2089个行政嘎查村和76个国有农牧场划分为乡村旅游带动型、生态建设带动型、现代农牧业带动型等9个不同的发展类型,实施分类推进。

  ——乌兰察布市将“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程,与“十个全覆盖”建设相结合,重点抓好144个重点贫困村的资金整合,每个村整合资金不低于800万元的目标。每个贫困户需要什么,政府就冲着这个方向进行帮助。 ——二连浩特市则将3年的任务在两年内完成。现在的赛乌苏嘎查,农家院土房变洋房,产业园区绿水红墙画栋雕梁,现代化的蔬菜种植基地和禽业养殖基地生机盎然。这些变化,让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幸福满满。

  ……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着力解决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

  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农牧民真切感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农村牧区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

  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

  公共服务的阳光

  照耀农村牧区

  走进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西社村,一排排白墙红顶的砖瓦房格外显眼,水泥路横贯东西南北,直通村民家门口。

  丁凤莲的家就在这里。“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知足了!”从窄小憋屈的旧居搬出来,住进宽敞明亮、现代时尚的新房,丁凤莲心里美滋滋的。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王爱召镇对西社村的所有危旧房进行集中改造,丁凤莲和村里270户村民一道,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砖房。

  据统计,仅2015年前11个月,我区投入资金386亿元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区1.93万个嘎查村开展各类工程建设,84.4%的行政嘎查村实现全覆盖。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来有保险。”这些农牧民对小康生活的意愿表达,已经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中生动呈现:自从一条条通讯线路铺进了村,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房身村的笤帚就从网上卖到了国内外;村里建了小广场后,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前岗台村的妇女们不打麻将了,闲下来就去跳广场舞;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雅莫嘎查的卫生室建成后,基本药物一应俱全,解决了全村人看病难的问题……

  这是内蒙古为农村牧区建设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开启的一次全新跨越和深刻变革。短短两年,“十个全覆盖”工程根植沃土,硕果累累: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区累计完成危房改造50.47万户;累计解决248.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实施街巷硬化里程37220.53公里;累计解决8557户新增无电户通电问题,完成112747户低标准用户升级问题,为3530户新能源供电户改网电供电,低电压改造完成10259公里;累计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77.71万户,建成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站点333个,安装广播村村响设备4643个;累计完成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1036所;累计建成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5952个;累计完成嘎查村文化活动室9251个;累计建成便民连锁超市5612个、商品配送中心28个;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数达到453.67万,高龄津贴享受人数达到50.25万。

  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解读的不仅是成就,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切的民生情怀,是内蒙古民生改善最生动的注脚。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当了16年村支书的郝争平自豪地说:“村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几年前我们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幸福村。”

  饱含着对农牧民群众的深情厚谊,饱蘸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浓墨重彩,“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牧业的发展活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建设全面小康的新路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