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旅游强县”战略火了中京大地
内蒙古新闻网  16-02-01 15:37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宁城县以建设中国北方最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北方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重点,全力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旅游业全方位、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和第三产业重要增长点。2015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5%。

  精品旅游上档次。该县围绕“温泉古都,山水宁城”旅游主题,开辟并推介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地质科考游和红色体验游4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打造千年古都、辽文化发祥地,使神奇黑里河、塞外九寨沟,天然最热温泉、皇家养生福地,远古生命乐园,世界化石宝库和首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胜地五张旅游名片越传越远,五大精品旅游景区越来越叫得响。全县开发旅游景区21处,其中道须沟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藏龙谷、紫蒙湖被评为3A级景区,大坝沟、杜鹃山、黑里河漂流乐园、宁城国家地质公园、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馆被评为2A级景区。除拥有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外,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此外,黑里河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旅游服务上水平。让游客在宁城游得尽兴、玩得开心、吃住舒心,是该县旅游服务工作的重点。全县建国际旅行社营业部1家,国内旅行社4家。同时,涌现出“农家乐”3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家、三星级3家,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该县除开辟中京八大美景外,还创作了45首旅游歌曲,开发了中京八大美食。在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上,安装了8台旅游信息查询平台,开通了宁城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和宁城旅游网站。

  在旅游行业管理上,除对景区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外,还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建成宁城国际酒店,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成元亨酒店和宁城宾馆。

  同时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规划新建安置房7422套68万平方米,一期1140套10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完成主体建设,年内单体交工;二期984套9.4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三至六期5298套48.4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进行冬季施工。在棚改安置工作中,市直部门设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审批、并联审批和“一事一议”等方式,保证了安置房手续快速有序办理。

  松枫山庄晋升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藏龙谷农家院地锅、黑里河建蕊餐厅、宁苑生态农家院晋升为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藏龙谷、紫蒙湖晋升为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原县旅游服务中心更名为宁城旅游执法大队,去年与各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13份,5件旅游投诉案件及时处理完毕。

  重点项目上规模。近年来,该县累计投资5亿元实施道须沟景区二期工程、紫蒙湖景区一期工程、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6个旅游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热水温泉至福峰山景观大道、道须沟景区旅游公路、龙潭大峡谷旅游公路等。

  “旅游强县”战略的全力实施,使得该县在全域旅游示范、乡村旅游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目前,宁城县形成了黑里河自然生态旅游区、温泉旅游度假区、辽中京历史文化旅游区、龙潭峡森林自驾旅游区和葫芦峪红色旅游区“五大板块”。“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给宁城县带来更快发展,给群众带来更大实惠。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