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党员活动很不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个教育场地,一进来就感觉到很有活力,村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我有事情就要来这里寻求帮助。在这里存钱、交电费,办啥事都方便了。有这样的环境,我们生活很幸福、很快乐,这真是一个幸福平台。”1月29日,在元宝山区元宝山镇长胜村,一位正在便民服务厅办事的农民这样说。
元宝山区有人口32万,辖5个镇1个乡66个行政村,这里的人们崇尚文化、热爱文明。2015年,与“十个全覆盖”工作同步开展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新农村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走进元宝山区各个村子,看看一个个宽敞明亮、装饰一新、服务齐全的便民大厅,听听农民们发自肺腑的声音,自有另一番感慨。被村民们誉为幸福平台的地方是元宝山区委、政府倾力打造的一项为民工程——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项目便民服务厅。
通过一次次调研、论证,区委、政府很快出台了投资计划。那就是根据农村发展状况,把全区农村分为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三个层次,其中精品村18个、示范村25个、达标村23个,各个层次按照不同标准、不同要求推进,做到全覆盖。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实惠。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计,不搞大拆大建,以小投入换取大成效。下乡干部真真正正地沉下身子、想出法子,一个乡镇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村地抓落实。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招投标到位、监督到位。经过8个月的不懈努力,一个个幸福平台在元宝山区农村安营扎寨。
设施有了,服务要跟上,为了让服务大厅真正发挥作用,让百姓愿意来、愿意呆、愿意接受服务,元宝山区组织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把村干部搬进去。改变村干部坐在办公室里封闭办公的旧模式,村干部大多在服务大厅办公,去掉了村干部行政化,突出了服务功能;落实好村干部的坐班、值班制度,工作日村干部要集中坐班,周末和节假日轮流值班;规模较小、群众办事少的农区村每天至少安排2名干部值班;人口居住分散的偏远村,每天至少安排1名干部值班,每周固定1-2天干部集中办公。
心中有百姓,幸福心中生。经过一番努力,元宝山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如雨后春笋一样,成为覆盖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个幸福平台,不仅把党的富民政策传递给百姓,而且让农村党组织建设如虎添翼。(记者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