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易地一千里扶贫搬迁 重建十八年再奔小康
内蒙古新闻网  16-02-04 09:0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社  
 

  1998年和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三个旗县1000多户、4000多名贫困农民,分两批向西搬迁500多公里,来到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落户,成为内蒙古首批跨盟市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试点工程。如今,全面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记者再次走进这里,感受移民的生活变化和炽热的小康梦。

  记者的车刚在新修的小广场上停下,高佃功就从整洁的村委办公室里迎了出来。他乐呵呵地指着四周说:“看看,这是去年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给我们新建的村办公室、卫生室、活动广场,村里的院墙、道路也大变样了。”

  高佃功是沙金套海苏木阿芡嘎查二社社长,18年前他和78户搬迁户从兴和县搬来。“我们那儿是山区,地虽然多可是地薄,就是靠天吃饭,常常遭年限(遭灾)没有收成,活不下去了。”磴口县位于内蒙古粮食主产区河套地区的西端,搬迁户被分到了靠近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区,每户得到30平方米的房子和每人4亩水浇地。

  有了房就能留下,有了地就能扎根,高佃功和老乡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开始并不顺利。“当时分的地不好,漏沙地多,种下去长不起苗。当年有一些人就回去了”。后来几经周折,2002年,高佃功他们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没见过这么平的地,没见过这么多的水,”村民何焕荣说,“比起以前的苦,日子真是好过多了。搬迁户们用秸秆和树枝围起院墙,在属于自己的这一方土地中耕耘梦想。

  转眼10多年过去了,以种植、养羊为生,移民们的生活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全社共有1300多只羊,一只羊能卖600块至1000块,那是收入最高的时候。这两年,国家的危房改造项目又给每户加盖了20多平方米的新房。”高佃功说。

  但是,由于规划标准低,加之磴口县属于欠发达地区,移民户入住10多年来,后续投资不足,一些规划的产业没有兑现,移民们增收乏力。高佃功说,这些年,全社出了4个大学生,当年的年轻人变成了中老年人,现在新一代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

  最近两年,移民们遇到了麻烦,羊肉价格不断下跌,收入锐减。何焕荣给儿子娶了媳妇,欠下一堆债,但儿子一家却过得并不幸福。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甩给她一个五六岁的小孙孙。移民村没有学校,何焕荣到磴口县城陪读,留下家里的患病的老伴照看17亩农田。“我们的地还是有些少,现在日子过得有些紧。”

  2013年开始,在上级的支持下,磴口县制定了针对移民的连片扶贫开发方案。县扶贫办主任张相国说,自治区“三到村三到户”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贷款逐步覆盖贫困村,移民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他们不能再单靠土地和养殖,必须发展大棚搞设施农业,提高收益。

  按照相关扶持政策,每户只出2000元,便可以享受国家5000元的补贴,建起一亩大棚,当年可收回投资。高佃功这几天正召集村民开会商量这个事,“一些移民户可能掏不起这个钱而犹豫不决,”他说。

  张相国表示,回顾这些年,易地搬迁使这些“一方水土不能养活”的贫困农民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一工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结这些年的经历,对未来全国将要易地搬迁的1000万贫困户来说,首要的经验就是要把搬迁规划做实做细,最好不要大面积聚居,而是插花式地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选好主导产业。

  “从山区搬到这里,我家的生活变化非常大,”38岁的村民郭海霞说。郭海霞家是记者走访二社见到条件最好的一户。她说,搬迁让这些以前活不下去的人,有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国家扶持力度这么大,我们一定好好干,绝不拖小康的后腿。”(记者张云龙 李云平)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