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范志佺:书写别样精彩
 

为孤寡老人理发。

工作中一丝不苟。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事事带头的共产党员,他是一个帮困济贫、处处播撒爱心的道德模范,他还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能手。在同事们的眼里,他的形象近乎完美无缺,在内蒙古电力系统,他的事迹让人们心悦诚服,得到众口一词的赞叹。他就是乌拉山发电厂已退休的副厂长范志佺。

  采访范志佺已经是第三次了,从报送自治区道德模范,到获得自治区“北疆楷模”殊荣,再有此次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每一次的主题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也让记者近距离、全方位地对他有了真切的认识。

  近距离认识范志佺

  2015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雪后的乌拉特前旗被白雪完全覆盖。第二天,天还没亮便有个身影出现在发电厂门口,随着他的身体移动,一块块水泥路面显露出来。慢慢地,更多的身影也加入进来,上班前,所有的厂区道路全部清通。而那个最先出现的身影不用问,肯定是已经退休5个月的原电厂副厂长范志佺。

  自参加工作以来,范志佺历任乌拉山发电厂电气值班员、班长、值长、总值长、运行科副科长、党支部书记、纪委书记、副厂长、咨询等职务。40年来,他像一株红柳,默默扎根在乌拉山下的盐碱滩上,坚守平凡岗位,敬业、奉献,干出了非凡的业绩。

  从大城市来到小地方,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到这个工厂,也把自己的爱人融入到这份为人们创造光明的事业中来。“好男儿志在四方!这里需要我,我也想扎根边疆,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他的真挚情感。一把扳手,一副手套,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一把推子,一块磨刀石,记录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选择进行注释,也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颗闪光的螺丝钉”“党员干部的好榜样”“盐碱滩上的园艺师”“乌拉山下的活雷锋”,这是40年来全厂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对他的由衷褒扬和赞誉。2015年,范志佺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电力楷模”光荣称号,他还曾被评为自治区“十佳”职工标兵、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北疆楷模”,华能集团公司“华能榜样”,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中央企业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范志佺获得的荣誉已不可计数,先进事迹也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和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然目标再高,口号再好听,坐在办公室担当指挥家,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认可的。”他工作笔记中的这段话,正是他工作40年来真实的写照。

  创新能手范志佺

  乌拉山发电厂建厂当年,因“战备”需求,厂址选在了“面对盐碱滩、背靠乌拉山”的偏远小镇,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1975年,刚满21岁的范志佺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到这里工作。在70年代末知青返城时,许多同龄人都想尽办法离开,范志佺却主动放弃回城机会,还把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妻子关秀英接了过来。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里需要我,我也想扎根边疆,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回想当年,他淡然一笑说。范志佺爱学习钻研,参加工作后,他的技术创新能力很快在全厂出了名。

  1980年担任电气运行值班员时,他看到生产现场设备编号不清,检查、操作时容易走错间隔。他一连忙乎了十几个晚上,制作了100多块标示牌挂到了设备上,有效消除了误操作事故隐患。他还自主制作出了全厂电气一次系统、厂用系统和直流系统模拟图板,为厂里节省7万多元。

  1992年,范志佺担任锅炉车间党支部书记后,本色不改,经常深入班组,带领职工开展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先后为车间修复、改装电焊机11台,修理电动扳手、角向研磨机100多台次;修复了一辆报废的12马力四轮车,为厂里节约资金20多万元。

  此外,他还带领职工研制出小阀门电动研磨机,比原来的搬运研磨提高效率7倍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锅炉队支部书记温瑞说,范志佺办公室的窗台上、地板上,经常摆着各种备品备件,一有时间就忙着给一线修理工器具。受他感染,职工们也利用现有的工具、材料进行修旧利废,这在乌拉山电厂已经成为传统。

  电厂扩建机组自2006年投产后,磨煤机检修一直靠外包,虽然省事,但是价格高、质量差。2010年,范志佺建议厂里购买了一台磨辊补焊装置,平均21天就能补焊一套磨辊,可节约成本6万元。2012年,范志佺担任后勤的副厂长后,带领马义生等几名老部下进行磨辊补焊装置改造和堆焊工艺改进,大家都铆足了劲,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成功完成改造,不但改进了磨煤机的补焊技术,补焊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比外包时提高了6000多个小时,当年就为企业节约费用80多万元。2013年,他再次带领职工对有关检修、焊接工艺进行多次改进,全年修补堆焊磨煤机衬瓦5套、静环4件、辊套5套、总成大修3套,并且修复两个报废磨煤机喷嘴环,为企业节约费用158万元。

  好人范志佺

  在群众眼里,好人的标准就是待他人好,有一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性。范志佺就是这样的好人。多年来,范志佺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常年穿着一身发白的工作服,家里甚至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妻子也常年患病,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很大。可在他省吃俭用过日子的同时,依然没有忘记扶危助困,把积攒下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乌拉山电厂职工王永红十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她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范志佺知道情况后,把家里的一组衣柜、两个单人床和一个折叠桌送到王永红家里,过了几天又送去一台洗衣机。

  “他总隔三差五地过来看我们,家里的床、水缸、饭桌全是他给的,我为了感谢范叔叔就去了他们家,一进门就愣住了,他们家里空荡荡的,竟然搭起了地铺,几个纸箱子堆满了衣服,他们的宝贝女儿竟然爬在窗台上写作业,我的眼泪当时就止不住地往下流……”王永红回忆说。

  范志佺的善行义举从未间断。据粗略统计,仅1998年到2007年,他和妻子7次捐助厂内11名患病贫困职工及遗属、贫困学生14100元。从1987年到2015年,他资助孤儿、退休特困职工、残疾人、孤寡老人26000元;为黑龙江漠河、新疆伽师巴楚、河北张北、四川汶川等火灾、大雪、地震灾区捐款合计18000元;捐助西藏、内蒙古西乌旗、清水河贫困学校学生35000元的财物;为西乌旗水利局“给牧民打井”捐款2500元……几十年来,他捐助的钱物已达10万余元。此外,厂里每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他还经常为周围的群众义务理发、磨剪子、磨菜刀、修理电器……

  如今,范志佺已经光荣退休,但他依然秉持那颗初心不变,“只要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会永远做下去!”(赵海军杨占元)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