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是创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
就通辽而言,如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塑造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带动产业升级?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在创新中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如何完善创新机制,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为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蓬勃动力?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十三五”前两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用好用活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突破和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需求对接。着力培育公平开放的创新市场,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
通辽,正以创新思维引领创新实践。
蓝图绘就发展新动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科学决策,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任务和目标催人奋进。
“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区域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经济,建设‘智慧通辽’。”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勾勒出创新驱动的新画卷。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辽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
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培育通辽经济新引擎?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通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编制通过了《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增加发展内生动力。
未来五年,通辽将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紧密结合,把通辽建成创新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未来五年,通辽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发展新体制,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行政、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打好改革组合拳,建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
未来五年,通辽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开放市场、放活主体,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汇聚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未来五年,通辽将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政府与企业利用专项资金设立引导基金,吸引带动股权投资等各类私募基金在重大基础设施、重点科研项目等领域进行投资合作,支持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未来五年,通辽将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着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互联网+”城市建设、“互联网+”民生改善,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相信未来的五年,通辽必将通过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将竞相迸发,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6年,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形势所迫。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创新不给力就必然落伍。
通辽创新驱动又一次迸发出强大的动力。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增长动力,通辽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创新重点,突出以创新构建产业新体系、增强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今年通辽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设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铝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开展铝新材料、玉米生物、蒙医药产业、大数据应用等重点科技攻关;
以科技大市场、蒙药工程研究院、京蒙干细胞库项目为依托,创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年通辽将加大非公经济扶持力度,完善非公经济阳光服务大厅功能,建设孵化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让创新创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打造升级版新通辽蓄积持久动力。
通辽正在努力推动创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正在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实现在蒙东地区率先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回眸过去迈出新步伐
昨天是今天发展的基石。
回首过去的五年,通辽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自治区“ 8337”发展思路,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五年来,通辽铝新材料、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特色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非公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5年,信息化迈出新步伐,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工业主导产业加快延伸升级,新增铝后加工产品42个;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新增产业链5条、产品31个;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品销量稳定增长。
2015年,通辽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到328家,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服务站达到1180个,成功承办全区农村牧区电子商务现场会;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领域形成各类改革成果198条,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十三五”新征程已经开启,实施创新驱动成为通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核心动力。“十三五”征程中,创新贯穿从始至终。展望未来,创新驱动的旗帜在通辽各个层面高高飘扬。(记者 郭晓玲 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