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揭秘“通辽造”的《守望相助》是如何走上春晚的?
内蒙古新闻网  16-02-25 10:05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原标题:《守望相助》是这样走上春晚的

  央视一套猴年春晚,著名歌手云飞与图雅娜莎以一首《守望相助》感动了全国的观众,被赞暖人心扉。也在春晚诸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近来蹿红速度最快的一首歌。令通辽人骄傲的是,这首歌是地地道道的“通辽造”。

  “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辽阔大地山川绵延/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一首《守望相助》字里行间都让大家感受到了暖暖的对家乡的思恋,唱出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唱出了草原人民对家园的幸福守望与携手同心。悠扬的歌声萦绕在北国千里冰封的世界里,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浓浓的春天的气息,更为全球华人送上了春天的第一声祝福。

  春晚结束后,《守望相助》的词作者、通辽市文化局副局长苏日塔拉图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谈及这首歌的创作经历,苏日塔拉图说,2014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风雪到内蒙古视察工作,他到边关进牧铺,和边防战士草原牧民唠家常、问寒问暖,嘱咐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这一感人的画面在电视新闻上播出后,苏日塔拉图觉得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地踏雪迎春的动人场景不正是“内蒙古春天的故事”吗?在苏日塔拉图眼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望相助”是大爱,是大情怀,很有诗意,守是守好家园,望是登高望远,要有更高的追求,相助是民族团结。这句话寓意深远,情深意切,特别适合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

  然而,真正落笔创作时,苏日塔拉图却犯了难。虽然他已经写过300多首歌曲,其中不乏《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绣满霞光的蒙古袍》《回望》等知名度很高的作品,但由于之前创作的都是草原歌曲,对于《守望相助》这样大格局的题材,怎么样把它写得既温馨温情、又寓意深刻,既把草原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团结奋进的感觉诠释好、表达好,又让它易于理解接受和传播推广?一时之间,苏日塔拉图感到无从下手。

  “大概是一个周六休息日,我正在散步,就看到一行大雁飞过去,大雁飞过去以后,我就突然想起来,天上的大雁依恋着白云,这句话就蹦出来了。习总书记冒着风雪走遍内蒙古大地的时候我就想到踏雪迎春这一句话,春天来了,就是雁归来。”北归的大雁,让苏日塔拉图打开了思路,只用了一个小时,《守望相助》的歌词就如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一首好歌,除了意境优美的好词,还得有好听的旋律。苏日塔拉图找到他的老搭档、著名曲作家新吉乐图为《守望相助》谱曲,并由通辽市民族歌舞团的歌唱演员苏日娜首唱。

  “第一次听就好听,这歌旋律很好听,深情,豪迈都有。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跳起来的感觉。无论是否是内蒙古人民,站在更高的层次讲,抒发的是一种思乡与热爱家乡的情怀。”回味着《守望相助》的熟悉旋律,苏日塔拉图再次沉醉了。

  在得知《守望相助》入选央视春晚内蒙古分会场的表演节目之后,苏日塔拉图又对这个作品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奔驰的骏马/依恋着草原/腾空的翅膀/神奇的画卷”改成了“多情的草原/依恋着阳光/蔚蓝的故乡/吉祥的家园。”把“善良的姑娘/明媚的月亮/”改成“遥远的边关/宁静的月亮”。修改之后,歌词立意更高、视角更广。

  和每年看春晚那份休闲放松的心态不同,今年的春晚,苏日塔拉图全家人守在电视机前,屏住呼吸,直到青年歌手云飞和图雅娜莎共同演绎的《守望相助》唱完,一家人欢呼雀跃。苏日塔拉图说:“守望相助更多的,它的背后是对草原文化的非常好的一个诠释,在当今能具有一定代表性,还要好好打造,还要继续以央视春晚这种强劲东风把这歌推一推,让它唱响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优秀节目投票”中,《守望相助》这个节目的名次也名列前茅。一首好歌滋润着每一位听者的心灵,《守望相助》这首歌也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带给大家更多的温暖与感动。 (记者康桂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