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市:民生工程惠百姓 件件实事暖人心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4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民生工程惠百姓 件件实事暖人心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路街道办事处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求职者参加招聘会

悉心照料新生儿

  今年的首府两会刚刚结束,两会上确定了今年要做的民生工程。那么,首府的这些民生工程将如何实施?3月3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召开做好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对民政、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等方面的民生工程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养老】

  实施2个医养结合项目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副局长武成义在介绍民政工作时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养老服务场所201所,总床位数达到1555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7张,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今年,将加快推进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养老幸福大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2个医养结合项目,新增养老床位2700张,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武成义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市示范性老年公寓项目一期(Ⅰ、Ⅱ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项目二期工程(Ⅲ标段)确保年内开工。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并以“十个全覆盖”为契机,继续推进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建设,对已建成幸福院加强服务管理,确保规范平稳运行。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50张。

  【关键词:救助】

  扶贫对象符合条件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武成义介绍,今年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工作的衔接,将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已享受低保人员进行复核,严格低保审核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综合认定体系。要推进民政与扶贫部门的信息共享,综合运用各项救助措施,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作。将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总结“救急难”综合试点经验,积极稳妥的在全市全面推开“救急难”工作,为困难群众解决更多急难问题。

  此外,2016年要适度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集中供养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100元/年·人,从每人每年3644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744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保障标准提高700元/年·人,从每人每年7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200元。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为每个低保家庭大学新生每年发放1万元就学补助工作,做好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新生认定。

  【关键词:就业】

  启动6项创业计划

  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江汇介绍说,面对经济下行、就业困难的实际,今年全市确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围绕这个目标,首府将深入推进“双创”,年内,启动“创业内蒙古行动”,实施创客逐梦、创业领航、创业筑巢、融资畅通、青年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6项计划,积极扶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产业,新型业态发展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启动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宽城乡劳动者就业空间。出台《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意见》,将国家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扩大到所有企业,进一步稳定就业存量。

  同时,围绕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的新要求,积极帮助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各项就业促进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年底前实现转移就业27万人以上。全面落实公岗安置、社保补贴等政策切实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全年帮助53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关键词:社保】

  确保重特大疾病患者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

  王江汇介绍,今年要深入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适当提高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加强与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向重特大疾病患者和困难人群倾斜,确保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要全面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推广应用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系统,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积极推进区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另外,要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按照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要再提高5元。

  【关键词:教育】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柏俊介绍,今年,首府将继续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实行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招生信息全部上网,完善中考实时动态录取工作,实行阳光招生,促进教育公平,坚决遏制择校生。要落实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升学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继续实施学区制管理制度,组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将好的教育资源充分释放出来。

  此外,今年,要优化调整学校规划布局,确定新建续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4个,其中新建项目1个,责任主体在旗县区的项目17个。加快完成“十个全覆盖”学校建设项目10个。加快“三片两点”建设进度,合理规划市区蒙古语授课学校布局。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制订第三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积极倡导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办分园模式,提升学前教育3年入园率,推动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监测制度,确保2016年新城区、玉泉区、托县、武川县通过自治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利用自治区和市本级专项资金,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清理整顿无证办学、办园和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职学校,提升民办中职学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卫生计生】

  启动实施“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

  呼和浩特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院君介绍,在卫生计生方面,今年,要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成257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任务,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政策。启动实施“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建成医疗卫生计生数据云中心,加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

  此外,要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生育服务管理改革。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产科、儿科建设,努力让符合规定、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妇女怀得上、生得出、生得好。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次性扶助金和国家特别扶助制度。

  【关键词:文化】

  在城区建设30个社区文体中心

  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娜敏介绍,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今年,要在城区建设30个社区文体中心,使其成为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之间的枢纽性节点。在城区依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益影院建设项目,建设80个社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农村依托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65个村级文化室和1004个农家(草原)书屋,建立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农村小舞台、小广场建设工程,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采用精准扶助机制,扶持50家左右初具规模、具备一定服务功能的农村、基层文化大院(户)。

  要推进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推动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市内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私人收藏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功能。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方面,2016年首府将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9132户,数字地面覆盖工程站(点)10个,广播村村响工程948个村的任务。(文/本报记者刘惠 摄影/本报记者王磊)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