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文盲搬砖工到“包工头”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4 10:0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一女子扮男装内蒙古“借走”60多万元》追踪

  1日,本报报道了一名来自甘肃的女子在阿拉善盟女扮男装诈骗一事,3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朱某被抓后,陆续有受害者到阿拉善右旗公安局报案,朱某诈骗数额随之上升。

  出租房里发现一本专用借条

  在朱某邻居的指认下,民警发现,朱某租住的房子有十几袋水泥和一些建筑模具。警方掌握的署名“周军”的借条都是专用借条,据朱某交待,她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家里备了一本专用借条。

  朱某反复说自己是想承包点工程,她还花3万元买了水泥、建筑材料,但都没有成功,一些材料自己用掉了,一些还放在住处,手头紧借不到钱时,她就把一些角铁当废铁卖掉。一次,她还从朋友陈某家赊欠了3600多元的玉米,以3000元的低价卖给了她曾打工放羊时的雇主家。

  在阿拉善右旗,朱某生活了近两年,那时,她把赊来的10万元的肉都请朋友吃了。在市场上经常买东西的朱某很快就和韦某等商户熟悉了,并陆续赊欠了韦某肉款近6万元。每次韦某送肉过来,朱某都会在收据上签上“周军”的名字,韦某然后把肉送到她租住的房子里。与市场卖肉的老张也是这样认识的,一年来,朱某欠了老张4万多元的肉钱,她还在邱某那里赊来了价值2870元的3只羊。

  7名熟人被骗7万多元

  2日下午,与朱某一起打过工的翟某夫妇来到阿右旗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称他们被朱某骗了37800元,并提供了署名“周军”的借条,借条上写着36000元。

  2014年4月,在阿右旗一工程队打工时,翟某夫妇认识了“周军”。交往中,6月份,他们得知“周军”在阿左旗有3套楼房,2015年9月份交工。商量后,“周军”同意以12万元的低价将一套96平方米的楼房卖给翟某夫妇,款分期结清。随后,翟某夫妇通过邮政储蓄、信用联社,分4次给“周军”汇去房款36000元,2015年8月,“周军”给翟某写了36000元的借条,并约定等房子完工后一次性付清剩余的房款。

  2015年10月,“周军”代领了翟某妻子的4600元工钱,后来,她将一辆电动车以2800元抵给翟某妻子,其余的1800元说算在购房款里。这几天,听人说工友“周军”竟然是个骗子,翟某夫妇这才赶紧到公安部门报案。

  除已经立案的60余万元,审讯中,朱某还另外交待,2015年下半年,她以透支信用卡的方式,向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居民王某、李某分别借款17000元和15000元,同时,还向冯某、邱某两个朋友各借款2000元,都打了借款欠条,因为没钱至今也没还上。同时,她还欠着租住房附近超市和菜铺两个熟人的1000多元钱。

  从搬砖工人到“包工头”

  朱某为交朋友、好借到钱,她把自己扮成了“男包工头”。

  2月29日,涉嫌诈骗60多万元的朱某在审讯中交代,自己在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向多人借过钱,是准备要还的,现在手头没钱,还不上。

  据朱某交待,她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今年48岁,2003年至2014年在阿拉善左旗打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阿拉善右旗打工,因为手头钱花光了,在阿右旗又借不到钱了,才到邻近的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某饭馆打工赚生活费。

  朱某已离婚,有两个女儿,在阿右旗期间,她辗转在工地搬水泥、搬砖,在煤矿打零工,还给牧民放过3个月羊,本想着包个工程发点财,可也没如愿。跟当地居民熟悉后,她就以包工程付材料费、人工费为由,向多人借钱,还承诺事后给利息。

  那么“周军”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她介绍,在阿右旗打工时,许多人把“老朱”叫成了“老周”,她也随口告诉别人自己叫“周军”,大家就都叫她“周军”了。(全媒体首席记者邢占国)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