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寻找非遗达人】王慧琴:双手贴出世间百态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8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王慧琴:双手贴出世间百态

  2015年8月18日,由《北方新报》携手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自治区文化厅共同发起,蒙牛乳业全程赞助的“最炫民族风——五大自治区非遗寻踪文化之旅”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为了找到更多的非遗故事,本报同步开启面向社会征集非遗达人活动,先后有50多名读者报名参加评选。近日,本报记者对部分报名的非遗达人进行了采访报道,旨在向读者展示非遗项目,弘扬传统文化。今天,本报推出非遗达人王慧琴。

  一位身材修长的女子,身着蓝衣,手捧竹篮,在开着莲花的荷塘边洗衣;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头戴名贵的珠宝首饰,手捧一个金色的酒樽,露出慵懒的神态……这不是画家在纸上创作的画卷,而是手工艺人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粘、折的方法,将布贴在纸板上创作而成。2月29日,布贴画达人王慧琴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布贴画作品。

  痴迷自制布贴画

  《财神到》《和谐草原》《农耕图》《家和万事兴》《四大美人》……翻开记载着王慧琴作品的相册,一幅幅不同题材的作品出现在记者眼前,有祝福、有历史,而更多的则是对当前生产生活的展示,世间百态在王慧琴的细心剪接粘贴后,变成一幅幅色彩亮丽的布贴画,跃然眼前。

  提起自己制作布贴画的历史,1971年出生的王慧琴告诉记者,这还要从她的外婆吴五女开始说起。上世纪50年代,吴五女是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有名的布贴画能手,创作了许多布贴画精品。王慧琴的母亲王培先从小跟随吴五女制作布贴画,家里的门神、财神都是由王培先巧手制作。

  “我们家有6个孩子,我排行老五。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制作布贴画。她做布贴画有一个特点,事先不用画模板,拿几块布,轻轻剪上几刀,一只惟妙惟肖的大黑牛就剪了出来,再剪上几下,几只小羊就剪好了,配上草地,一幅《风吹草低现牛羊》就做好了。”王慧琴回忆说。

  王慧琴自己也承认,母亲在做布贴画方面很有天赋,让她无法超越。她告诉记者:“母亲的巧手也是远近闻名的,那时候家里穷,孩子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做出来的和买的没什么两样,连邻居家都来找母亲做衣服。”

  在王培先的熏陶下,王慧琴从小就热爱布贴画制作。

  四处求师再学艺

  在王慧琴的记忆中,2006年开始,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渐加强,一些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许久的技艺又渐渐回到台前。借此东风,王慧琴创办了布贴画工作室,一边自己做,一边带着街坊邻居做。

  此时,王慧琴的布贴画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在继承了母亲布贴画技艺的基础上,努力研究布料的构件搭配,纹理和折光性,在用料和纹理的堆叠方面不断创新,很好的延续和传承了布贴画的技艺。此外,为了学习各地的布贴画传统,她四处走访学习,也热衷于向身边的人讨教,在绘画技艺和民族习俗方面均有完善。

  在王慧琴创作的《和谐草原》布贴画作品中,集中展示了她对布贴画技艺的传承和创新。绿色的底布象征草原,由远及近的,是3座蓝顶白底的蒙古包,一位白帽蓝衣的少年在草原上欢呼雀跃,他的身边有一只草原大笨狗,10多只小羊。远处,还有白云般、连绵不断的羊群,枣红色的骏马以及席地而坐的牧羊人。近处,河边有一位拿着水桶的蒙古族少女,少女戴着蓝色头巾,身着一袭红袍,红袍上系着蓝色腰带,蓝色的腰带将红色的袍子束出自然的褶皱。因为几道自然的褶皱,红色的袍子仿佛真的穿在女孩身上一样,让画面有了立体的感觉。

  王慧琴告诉记者,少女身上的褶皱确实是她有意做的,也是这幅布贴画的得意之处,让平面的布贴画看起来有立体的效果。

  不懈的学习和不断的创作终于取得成果,2015年7月29日,王慧琴在乌兰察布市举办的首届“神舟杯”手工艺大赛上荣获二等奖。同时,她的多幅作品也被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馆收藏展出,她的布贴画技艺,也越来越完善。

  传承技艺路漫漫

  王慧琴是个沉默的人,说话很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更多是由她的丈夫来介绍,只有说到布贴画的制作和传承的时候,她才会眼睛一亮,插上几句。

  在王慧琴看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像布贴画这样的民间技艺费时费工,已经渐渐失去了它所依附的经济基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出。再加上机器纺织业的高度发展,年轻一代对布贴画变得知之甚少,这也让布贴画面临消失的危机。

  为了传承布贴画技艺,王慧琴曾先后教授30多人制作布贴画,但没有一个人跟着她一直做下来,她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跟随她学习布贴画的人。在她看来,布贴画是在历史沉浮和变迁中逐步形成的,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创作出工艺古朴、色彩亮丽的作品,再辅以匠心制作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装饰作品。

  “布贴画这门技艺不会褪色,我会一直传承下去。”王慧琴告诉记者。(记者王树天)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