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在市妇联带领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并重,全力推进妇联工作改革与创新,不仅为全市中心工作提供了助力,也引来了广大妇女群众“点赞”。
坚持服务基层,美丽庭院装点美丽乡村。市妇联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在服务基层中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市妇联下派的2名驻乡干部提出并实施的“‘十个全覆盖’+最美家庭+居家灵活就业+妇女之家升级”等创新工作方法,不但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添了彩,还得到了自治区督导组的高度认可。目前,大部分旗县区妇联已被确定为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的牵头单位。
2015年底,市妇联再次发力下发了《开展“十全美丽庭院促进行动”的通知》,号召广大妇女利用农闲时间,以“改造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为主题,组织宣传队、成立讲习所、组建庭院评比检查组,扩大创建战果。还给予美丽庭院示范户贷款利率减半、免费健康体检等优惠政策以示鼓励。
市妇联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实现了从家庭向家庭成员、从农村牧区和社区向行业、从阶段性寻找向依据节点常态化寻找的延伸,加上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模式,使该活动成为感动赤峰、温暖赤峰最生动的全民道德实践。
坚持服务发展,妇女创业进入“白金时代”。针对妇女创业的实际需求,市妇联探索形成了“能人+协会+公司+基地+妇女手工从业者”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新模式。2015年,通过建协会、抓基地,市妇联共带动380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年创收1-2万元。她们还引进“山东阳光大姐”品牌,与高校合作完成《赤峰市家政服务员教学大纲》,利用妇联巾帼家政培训基地培训妇女2000余人。启动实施了“妇女微创业公益项目”,有800多名妇女通过“互联网+”实现新业态就业。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公益性妇女扶贫小额信贷63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67亿元,4万个家庭、15万人口受益。发放财政贴息担保贷款600万元,回收贷款1.58亿元,财政贴息1997万元。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被授予“全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创新机构”奖。全市共建各类妇女互助网络小组7800个,各级妇联培育和扶持由妇女牵头、以妇女为主体的合作社或协会150余个。
坚持服务和谐,守望相助贫困弱势群体。市妇联在民政部门注册了赤峰市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出资20万元在社区建设了800平方米的松山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通过孵化社会组织、组建社工队伍、购买政府服务等方式为妇女提供服务。市妇联出资50万元,以项目方式,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开展了“守门人行动”,包括“守门人计划—老人看护”、“守门人计划—助力母亲”、“守门人计划—小候鸟行动”三个项目,并取得了让这三类人群受益、社会组织成长和妇联组织借力的“三赢”效果。
她们还通过“护蕾安全行”、圆梦留守儿童微心愿、心理个案辅导等活动,关心关爱儿童成长。在全市启动的“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有5000支队伍,5万名巾帼志愿者参与其中,有11支队伍受到国家及自治区的表彰。
随着“守门人行动”全面展开,市妇联带领下的妇女之家也开始了以“活动为重点”向以“服务为内容”的工作转型。组建各种妇女兴趣小组以及创收小组,使妇女之家呈现出了自发创建各类小微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
在市妇联的引领和带动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善于谋篇布局的统筹力、精于沟通配合的协调力进一步提升,干事谋事创新氛围浓厚,在全市塑造了良好的妇干新形象。(记者孟静航实习生郑梦迪通讯员王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