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域辽阔,多民族集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扶贫攻坚工程和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是必须补齐的短板,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表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一样都不能缺,农区、牧区、林区、垦区一个都不能少,农民、牧民以及林区、垦区职工一户都不能落”。且看各盟市齐发力,到2020年,内蒙古定能使现有80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2016呼和浩特再发力 多举措促进教育公平
“今年,我们将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点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和薄弱学校。”谈及2016年呼和浩特市教育扶贫工作,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局长吴长春表示,2016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将继续落实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加大力度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继续开展薄弱学校帮扶活动。 <<<详细
包头市政协精准扶贫助力新曙光村脱贫
底线查明了,“怎么扶”就有了针对性。包头市政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上而下帮扶脱贫的决心:两年来,压缩三公经费65万元用于专项脱贫,县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5户贫困户,帮助制定出新曙光村2014-2016年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推行“低保优先”“扶不起就养起来”等做法,率先全覆盖贫困户和“三无”人员享受低保、供养、救助等政策优待;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调企业优先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详细
乌海市实地调研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及脱贫攻坚工作
3月8日,乌海市委书记宋亮,市委副书记、市长艾丽华深入海南区实地调研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及脱贫攻坚工作。宋亮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和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详细
乌兰察布: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共圆贫困群众小康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2015年乌兰察布市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开发式扶贫、保障式扶贫和转移式扶贫“三三制”扶贫战略,以自治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扶贫点为契机,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措施落实,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全年共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详细
巴彦淖尔: 精准发力 联手脱贫
2015年,巴彦淖尔市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要求,以建档立卡实名制脱贫为平台,以“三到村三到户”为载体,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杠杆,以社会扶贫定点帮扶和领导联系贫困点为纽带,整合投入资金15.2亿元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乌梁素海周边、乌兰布和沙区、边境牧区、黄河沿岸等贫困带扶贫工作,同时开展社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针对性帮扶措施,帮助3.08万困难群众走出贫困,人均增收幅度为22%。 <<<详细
阿拉善:以“一体两翼”战略实施精准扶贫
阿拉善盟有2万多贫困人口。按照“十二五”期间年均减少贫困人口0.2万、返贫率控制在7.8%以内、80%的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该盟从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着力破解增收难题、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实施以“整村推进”和“三到村三到户”为主体、以金融扶贫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 <<<详细
锡林郭勒盟“十二五”期间扶贫攻坚取得巨大进展
变过去扶贫开发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项目助推,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种植业,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是锡林郭勒盟综合扶贫开发“标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是稳定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最直接的扶贫措施。 <<<详细
兴安盟:精准扶贫换来精准脱贫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兴安盟103万农牧区人口中还有贫困人口28.57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7.5%,比自治区高16个百分点。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详细
赤峰市精准扶贫富百姓
精准扶贫工程,既要把百姓“扶”起来,还要让百姓持续“富”下去。赤峰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整合力量,全力攻坚,着力构建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新突破。 <<<详细
通辽市各级妇联组织“暖心暖冬”扶贫济困送温暖
结合自治区妇联“走家入户访妇情守望相助送温暖”活动,今年,通辽市妇联全面扩大关爱帮扶范围,在原有慰问包联社区、离退休老妇干、留守儿童、好军嫂、模范兵妈妈、最美家庭,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的基础上,新扩增了包括包联嘎查村、旗县市区贫困妇女儿童、贫病妇女、最美母亲、感动草原十杰母亲、三八红旗手、最美巾帼志愿者、巾帼建功标兵等关爱对象范围。 <<<详细
呼伦贝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幸福路上不落一人
扶贫过程中,呼伦贝尔以基本建设为支撑,努力破解制约瓶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把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农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