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大瓦房、走上水泥路、喝上自来水、休闲有广场、学习有书屋、想洗澡还有公共浴室。”说起如今村里的变化,太仆寺旗宝昌镇团结村68岁的张顺老人喜不自禁。他说:“这样的生活条件,在几年前做梦也没想到!”团结村农民的幸福感源于太仆寺旗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的实施。
2013年,团结村被列为整村推进项目村,两年来,该村依托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199万,用于购置大小型机械、开发水浇地、建设棚圈、改造危房、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等。这些扶贫项目的实施,让团结村的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生产发展、生活环境优美的日子,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多元。
团结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锡林郭勒盟近年来扶贫攻坚工作的显著成效。五年来,锡林郭勒盟共计下达扶贫开发财政专项资金8.41亿元,将过去的十多类扶贫项目精简整合为“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解决了13.5万人的脱贫问题,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7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15%。
当前,“政府投、行业扶、银行贷、群众筹、社会帮”的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真正实现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有效调动了旗县、苏木及嘎查村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漫灌”到“滴灌”找准穷根开良方
东苏旗赛罕高毕苏木的便民服务大厅里人头攒动,旗扶贫办和旗农行的工作人员现场为全苏木6个嘎查的牧民办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手续。牧民苏日图巴特尔对这种贴心服务很满意:“牧民以前贷款难、担保也难,手续非常复杂,必须到旗里花上好几天时间,能不能办成还不一定,但是我今天不到半小时就办完了全部手续,别提多方便了。”
贫困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瓶颈,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是扶贫开发的重大创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用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小钱”撬动金融扶贫扶持的“大钱”,扶贫资金总量投入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高级差”的飞跃。不仅如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贫资金的有偿使用,使贫困农牧民转变了“等、靠、要”的思想,
增强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直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是落实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锡林郭勒盟从2013年开始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每年投入风险补偿金5500万元,仅该工程每年投入金融扶贫资金达5.5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18.1亿元。
近日,多伦县多伦诺尔镇胜利村村委会主任王凤富,在自家的日光温室葡萄种植大棚里,摘下一串甜甜的葡萄让我们品尝。正是这一串串香甜可口的“滦源香”,给胜利村村民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除葡萄外,大棚里还种着黄桃、香瓜、生姜、向日葵等。胜利村还将葡萄种植产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园区。据村党支部书记赵凤鸣介绍,今年,葡萄种植园区年纯收入达到36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近7万元,带动全村人均增收近3000元,23人稳定脱贫。
变过去扶贫开发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项目助推,发展现代养殖业和种植业,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是锡林郭勒盟综合扶贫开发“标本兼治”的重要手段,是稳定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最直接的扶贫措施。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十个全覆盖”这一全自治区最大的民生工程,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向贫困嘎查村集中投入,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施了房、水、路、电、讯,畜牧业建设标准化棚圈、储草棚;种植业建设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一系列受欢迎、得实惠、见成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大草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关键环节,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出成绩、见实效,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在培训就业方面,农牧业、扶贫、劳动就业、妇联、团委等部门实行联动机制,简化程序,开展免费培训。从2000——2016年,盟级财政给扶贫办每年都预算安排500——800万元专项培训资金,重点用于青壮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两委”及“能人带头人”培训。同时,把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做为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来抓,每年培训贫困农牧民达4000人。像挖掘机、装裁机、道路驾驶资格、热电运行与维护、牲畜疫病防治、民族服饰与工艺品制作等多元化的培训专业让农牧民有了谋生的本领。
“再穷不能穷教育”,锡林郭勒盟为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已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学前教育方面,按照不低于每人每学年1200元的免费标准,对在园幼儿实施免保育费、免教育费的“两免”政策。在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对所有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即免学费、免书费、免寄宿生住宿费,按在校生30%的比例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并对所有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每生每学年发放1000元的民族助学金。在高等教育方面,形成国家助学贷款、低保家庭入学资助、禁牧区牧民子女入学补助、一次性资助等助学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问题。
五年来,锡林郭勒盟以“三到村三到户”、金融富民扶贫工程、移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为主的专项扶贫,以“十个全覆盖”、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内容的行业扶贫,以“社会参与、定点帮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扶贫“三力合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决心。(记者 孟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