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友们来说,杜宏不仅是连长,同时又是生活上的好兄长。
带兵有招法
在指导员李东风和杜宏的宿舍,一个12月30日就翻开在那页的笔记本、一副满是手指纹的黑边眼镜、一沓书角磨损的业务书籍……一切都在等他回来,也许转身就能看见那张黝黑刚毅的脸,正皱着眉头、擦着满是雾气的眼镜,浑厚的声音响彻楼道。
与杜宏朝夕相处4年的李东风,还记得当初他刚来连队就一心想离开这个“鬼地方”,整天情绪不高,无精打采,杜宏就给他讲起自己的经历。
2002年12月,杜宏穿上新军装、带着新鲜劲儿,终于开始了一心向往的部队生活。虽然一直听说边防苦,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实的恶劣环境,还是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驻地大兴安岭天气冷得出奇,零下40多度的低温,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寒风好似刀割,脸皮吹得生疼。每天训练下来,他都冻得头脚发麻,累得腰酸腿疼。有的新兵心里发怵,打起了退堂鼓,议论着能否早点儿离开这个地方。杜宏听了也有些犹豫,但一想到离别前父母“你没吃过苦,也吃不了苦”的告诫和自己的誓言,觉得自己没有退路,不管多难都必须撑下去。
难熬的4个月新兵训练终于结束了,他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坚定了他面对艰苦、接受挑战的信心。“认准的事就不要后悔,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像伊木河的兵。”杜宏的话始终萦绕在李东风的耳畔。
说话间,李东风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暖意,他最钦佩的是杜宏把他这个时时想逃离的大城市来的大学毕业生,引导和改造成忠诚戍边,铁心报国的伊木河的兵。
最初,李东风对杜宏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总感觉他是在用大道理忽悠人。可杜宏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有意识地在工作、生活中感化和引导他。团里组织“四会”教练员等级评定,杜宏鼓励他往前上,手把手地教他编写教学讲稿。当时,气温已至零下30多度,杜宏仍然反复示范帮他纠正问题,鞋子里灌了雪,脸上挂着霜,双手冻得通红。李东风心里充满了感激,觉得连长下这么大功夫,要是比不好真的对不起他。考核成绩公布,李东风名列第一,受到了团里通报表扬。“什么时候都要争第一、扛红旗,只要功夫下到了,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杜宏的这句话,至今激励着李东风。
在杜宏的悉心帮带下,李东风的能力素质逐渐在同期排长中脱颖而出。2013年底,他接任了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职务。他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心理压力很大。杜宏就利用各种时机与他交流工作体会。从谈心谈话怎么开展、连队例会怎么组织、日常管理怎么深入,方方面面都毫无保留。
李东风也发现杜宏确实是个老边防,抓工作有招法,带兵很用心。一天午饭后,杜宏发现从来不抽烟的列兵孙福义找班长要了3根烟,感觉很奇怪,就悄悄跟着他。孙福义到了连队大棚后面的空地上,堆了一堆土,点着烟插在上面。连长觉得他肯定有事,就找孙福义了解情况。原来是从小把孙福义带大的爷爷去世了,他特别想回家尽孝心,可又苦于没有假期,只能这样来祭奠。杜宏马上向团里汇报了情况,为孙福义争取了10天假期。这件事在全连产生了很大反响,李东风也从中深受启发。
戍边责任重
记者跟随李东风穿越林间山路去往哨所,耳边掠过呼啸的寒风和纷纷扬扬的飞雪,远处厚达1.5米的冰面之底,额尔古纳河河水依旧暗流涌动。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永远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步履维艰、心惊胆颤与孤单寂寥。
伊木河边防连管段的100多公里,背靠界河,前拥森林,最低气温曾有过摄氏零下57度的纪录,长达8个月大雪包裹期,除了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百公里无人烟。但仍有个情况曾经长期困扰着连队主官,那就是冬季界河封冻后至冰道开通前无法实施全线巡逻。
杜宏担任连长后,整天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时任副连长的李东风不理解,对杜宏说:“连长,就咱这个深山老林的地方,会有什么事儿啊,别那么较真了。”可执拗的杜宏不这么想,边关无小事,必须破解这个难题。2012年11月,他带领官兵不顾天气寒冷,连续奋战了半个月,开辟出了两条通向128界标和芝赫塔河口83公里长的简易巡逻路。 没多久,连队执勤组就在芝赫塔河口抓获了一名临边的非法狩猎人员。官兵们深刻地认识到,连队管段虽然没有人居住,但并不代表没有情况,每时每刻都有发生越境事件的危险,这两条巡逻路作用太大了。
过膝的积雪中,一排穿着白色掩护服的战士,如同往常一样,跟随着杜宏的足迹巡逻在额尔古纳界河畔。
战士们不禁回想起有一年冬天,杜宏带队边走边看巡逻终端,仔细标定着界河封冻情况,还不时掏出望远镜观察着。他突然发现几个新的脚印,还有火腿肠皮和饼干袋,杜宏肯定地说:“绝对有人想私自打渔,一定得抓住他们。”果不其然,没走出2公里,执勤组就在林子的隐蔽处发现一个窝棚。窝棚里有不少渔具,窝棚后的几个箱子里装了不少鱼,其中还有市场上比较昂贵的“细鳞”鱼。杜宏带领执勤组分散隐蔽在窝棚的周围。
已经潜伏了一天,带的口粮也所剩不多。夜幕降临,寒冷已经让人吃不消。战士们有些沉不住气,可杜宏态度坚决:“必须等!就冲这些鱼,这帮人也是绝对要回来的。”
深夜里,突然几束灯光闪过,只见3个人从林子里径直走向窝棚。说时迟那时快,3人刚进窝棚,各组就采取行动,把非法分子一锅端了。
巡边不留死角,是杜宏的一贯坚持。有一次,班长张利带队到152航标徒步分段巡逻,由于天气不佳,他看管段内也没啥情况,就想偷个懒,走到150航标就原路返回了。回来上报情况时,杜宏发现执勤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询问早回的原因。张利解释说:“天下雨,跑回来的。”杜宏当面没说啥,但仔细检查了巡逻终端,发现了问题所在。杜宏一气之下,集合全连,点名批评了张利的行为。张利觉得丢了面子,实在想不通。“平时巡逻都不能到时到位,打仗的时候你还能守住阵地吗,今天我给你面子,战时你可能就会掉脑袋!”杜宏的一席话,让张利满脸羞愧,顿然醒悟。边防军人背靠着祖国,守望着疆土,强边固防是天职,履行好神圣的使命就要像连长那样,时刻把执勤当成战斗,把哨位当成战位,绝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