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实用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绿色祭扫 环保过清明
内蒙古新闻网  16-03-29 09:1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彭老汉挑选祭祀用品

老板整理绢花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祭扫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3月11日,全区《2016年清明节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在3月15日~4月15日期间,组织开展“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实现绿色文明祭扫、平安清明。记者在连日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国家提倡环保祭扫,扫墓方式也在转变,环保祭祀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

  【调查】

  绢花拉花物美价廉

  3月24日,记者在走访了位于玉泉区大召寺周边文庙街、史家巷、新生街上的10多家祭祀用品店时发现,如今出售的祭祀用品种类很多,除了纸钱、元宝、香烛、冥币、拉花等传统祭品外,像麻将、礼服等吃喝玩用品也样样齐全。

  在一家名为三合义的店里,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别墅、麻将、礼服等最为显眼。店老板一边整理货物,一边向顾客介绍。店老板告诉记者,相较于以前,现在祭祀用品种类多,也越来越环保。

  店老板指着由黄泡纸做成的烧纸对记者说,这种纸就是环保纸,每捆售价5元,许多市民喜欢选购它。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市民还会根据逝去亲人生前喜好来购买如扑克、麻将等娱乐方面的祭祀用品。

  当日,新生街一家门口摆放绢花的店面引起了记者注意。走进店里,玻璃上挂的,地上摆的,多为绢花类祭祀用品,像纸钱等传统祭祀用品只有少量一部分。店老板乌兰告诉记者,她家的祭祀用品以环保为主,要有进店顾客,她会推荐使用拉花或者一束绢花,不仅环保,同样也能寄托哀思。记者看到,花束种类也不单调,有荷花、菊花、牡丹花等,代表着不同含义。

  据乌兰介绍,荷花代表清洁,牡丹花代表富贵。每束绢花价格为30元,而拉花每条价格为10~15元,用它们祭奠亲人,既环保又实惠。

  除绢花外,该店摆放的金元宝也十分环保。乌兰说,这些金元宝有土制的,有玉制的,价格为20元左右,市民们购买后也不用烧,直接摆在墓碑前就行。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祭祀用品店,发现多数店面的祭祀用品都在向环保方向转变。

  【现状】

  农村仍注重传统祭祀

  记者了解到,农村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用传统焚烧祭扫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大召寺周围的几十家祭祀用品店不仅对外批发,也接受零散顾客。周边农村的商贩们选择这里批发祭祀用品,然后到村里售卖。24日,在一家祭祀用品店里,家住土左旗沙尔沁的彭老汉领着女儿前来备货。在选好黄纸、元宝、摇钱树等比较常用的用品后,彭老汉与记者聊了起来。他说,在村里开铺子已有10多年了。每年清明节前,他就来市里采购祭祀用品。村里人喜欢用什么,他十分清楚。

  彭老汉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日子比以前好了,也希望先人或者逝去的亲人们也能“过过好日子”,就会烧些纸钱、别墅等祭祀用品祭奠。

  不过,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除农村仍注重传统焚烧祭祀,首府不少市民选择用绢花来祭奠亲人。

  当日,记者在采访中碰到一些提前购买绢花的顾客。他们表示,过去烧纸,弄得乌烟瘴气不说,环境也被破坏了,选择用绢花祭奠同样能怀念亲人。

  据几家祭祀用品店店员介绍,这几年,首府部分市民比较喜欢购买绢花,而且销量也不错。

  【变化】

  鲜花业务接受预订

  26日,记者来到位于创业路一米花香的鲜花店。这家店面不大,可是老板收拾得特别干净整齐。祭祀常用的白菊花、黄菊花、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鲜花占据了花店主要位置。据店老板介绍,白菊花、黄菊花、康乃馨的价格是4元/支,百合的价格是15元/支,估计清明节当天也不会有太大涨幅,最多每支涨1元。现在,花店已经开始接受预订业务。

  乌兰察布东街的感恩花店里,老板正在为顾客李女士作花篮预订登记。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今年53岁了,过去每年清明节都以烧纸等传统方式祭奠母亲、寄托思念之情。现在人们更注重生活和生存环境的质量,用鲜花祭奠,既美化环境,又陶冶情操。今年我也来到花店选择母亲生前最喜欢的鲜花,扎两个花篮,等到清明节那天摆在供台上。”老板对记者说:“随着清明节临近,前来订花的顾客还挺多。像菊花、康乃馨这样的主打花,清明节时价格会上涨,不过,如果顾客现在预订由菊花、康乃馨扎成的花束、花环、花篮,价格维持原价。”

  记者在位于乌兰察布东路一个大型花奔市场里看到,不少摊位纷纷亮出预定清明节鲜花的招牌。花贩刘老板告诉记者,随着市民祭祀观念的转变,每年清明节前后,菊花、康乃馨、百合等鲜花就会进入销售旺季,“去年清明节当天就卖出2000多束,估计今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我前两天就从昆明订购了菊花、康乃馨,这几天就会运来了。”刘老板说。

  【发展】

  网络祭拜寄托哀思

  清明扫墓,为逝去的亲人购买冥币和一些祭扫用品,这些是清明节常规的习俗。近年来,网上祭祀因为便捷已经融入到这个传统节日中。

  家住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的张先生今年40岁,6年前他的父亲在吉林长春老家去世,他遗憾地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并且由于相隔较远也不能常去祭拜。去年,张先生在网上看到了关于网上祭祀的新闻,于是,他在网上为父亲建了一个“墓地”。张先生把父亲生前的照片传到QQ空间中,想父亲时他就看看照片,写写网络日记,来寄托思念。张先生对记者说:“这种方式挺好,像我这样因为距离远不能常回老家祭拜的人,能时常在网上为父亲献上一份心意,我也安心了。”

  通过搜索,记者发现这类网站多达数百家,而且大多免费使用。有的网站还推出了私人馆、名人馆、公益馆等多个虚拟纪念馆,悼念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祖先,范围扩大很多。与传统实体墓地相比,网上祭拜还可以建立家族纪念馆。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他们表示,网上祭祀既低碳环保又方便,还有创意,对于清明节无法回去祭拜先祖的市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表达心意的方式。

  【举措】

  减免费用转变观念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全区《2016年清明节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各盟市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文明祭扫宣传基地或者公益生态安葬示范点,通过举行“文明祭扫启动仪式”“集体公祭”“集中节地生态安葬”等活动,大力宣传绿色文明祭扫,广泛宣传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火化区大力推行树葬、海葬、骨灰散撒草原等节地生态的骨灰处理方式,在土葬改革区积极倡导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有效提高节地生态安葬率。

  各地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殡葬服务机构和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鲜花换烧纸”“丝带寄哀思”等免费或奖励活动,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大力推广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2013年我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具有我区常住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证明允许火化的无名尸体、流浪未成年人和其他需要救助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体,殡葬服务单位可免收普通专用车遗体接运费、普通冷藏费、普通火化遗体费、价值200元以下的骨灰盒1个、3年内骨灰寄存费。

  据了解,2013~2015年各级民政部门落实专项资金7492万元,为6.3万名低收入群众和城镇居民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全区5013名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实施了奖补。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调研员王庆民说:“自治区出台该《办法》,就是为了引导广大群众转变‘重殓厚葬,入土为安’的传统墓葬观念。”

  【问题】

  内蒙古26个地区无殡仪馆

  “目前,我区26个旗县(区)尚无殡仪馆。现有殡仪馆中50%始建于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破损严重,设备陈旧、服务功能弱,急待新建、改扩建。”王庆民介绍道。

  王庆民说,全区现有公益性公墓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求,农村散埋乱葬、装棺再葬,浪费土地、破坏生态的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引发经营性公墓垄断公墓市场、公墓价格高、群众“葬不起”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缺乏规范性指导,急需出台奖补激励机制和办法。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认真开展公墓清理整顿工作,总共清理整顿经营性公墓129处,其中10处属于非法或严重违规,已经按规定关闭处理;有56处手续不全,被要求限期整改、补齐手续;对已发现超大面积的,区别情况进行处罚并责令改正,严禁再建超大公墓。清理整顿农村牧区公益性墓地1348处,纠正有非法经营行为的25处。(文·摄影/记者刘晓君郑慧英)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