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刚刚发布了2015年年报。年报显示,伊利年收入首次突破了600亿元,净利润46.54亿元,双双持续增长并稳居行业第一。要知道2005年伊利年收入才刚破100亿。10年间,伊利收入增长了6倍,而数字背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的经营难度系数增长,却不止6倍。
乳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产业链跨越第一、二、三产业,链条上环节多,风险重重,挑战无处不在。加之过去一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乳业市场整体呈现增速放缓、利润摊薄等特点,更加大了乳企的经营管理难度。而在这样的行业和形势下,潘刚如何做到仍然带领伊利取得了双增长的好业绩?小编做了一番功课,和您一一道来。
从发展维度变革创新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乳企来说,过去一年是举步维艰的一年。很多企业曾经的“明星产品”受消费者需求转变、电商对线下渠道、现行价格的冲击等因素影响陷入低迷。甚至有国内乳业人士对小编讲,中国乳企在2015年后将陷入低增长甚至零增长阶段。
然而“坏天气方见好舵手”,通过运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潘刚发现,当前乳业面临的困境背后恰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他在多个国内外行业峰会中,提出了适应“中国乳业新常态”的观点,指出中国乳业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就必须变革固有的思维模式、创新与消费者连接的方式、推出符合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
在潘刚创新思想的指引下,伊利率先在行业内掀起一场革新旋风:运用大数据,深度洞察和分析消费者需求;集聚整合了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将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建成中国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库,率先发布中国首个“母婴生态圈”战略,用互联网思维与消费者实现连接……一系列的行动,使企业走近了消费者。同时,凭借“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伊利将品牌传播主题与节目活动内容深度融合和生动展示,营销效果爆棚,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
年报中显示,伊利创新品类产品销售增长强劲,常温酸奶安慕希零售额同比增长460%;在母婴渠道,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金领冠珍护”零售额同比增长27%,托菲尔零售额同比增长921%。
潘刚的职业生涯中虽然没有做过老师,但作为一个行业的创新导师。他带出了无数优秀的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工程师、研发科学家和品牌经理,更通过实践为中国乳业带来了新模式、新思维。
“不创新,无未来”,潘刚眼中的创新,不仅关系着一款产品的业绩增长、影响着一家企业的发展,更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存与突破。
在潘刚的办公室里,有两幅照片,一幅是2015年潘刚参加中美企业家峰会时的合影。照片中,潘刚正与“股神”巴菲特、苹果公司CEO库克热烈交谈。据介绍,当时三人讨论的就是“创新”这个中外共通的词汇。另一幅是米兰世博会上,以“未来牛奶”为主题的伊利展台。这两张照片的背后,蕴含着怎么样深思熟虑的创新理念、创新产品?也许,只有潘刚本人知道。
从全球高度整合资源
一位外资企业总裁曾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讲过一个潘刚的故事,令小编印象深刻。这位总裁说,他曾在写书时与潘刚有过交流,当他偶尔说到自己家乡时,潘刚迅速说出了当地一家乳企的名字,并且细致地给他介绍了这家企业的特点。
在乳业界,能像潘刚这样对全球乳业资源如数家珍的人凤毛麟角。他如同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巨人,纵横捭阖、运筹帷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乳企开始走出国门,惯用的方式不外乎兼并重组、投资入股、产品输出、生产外迁等短平快手段。潘刚却考虑得更长远。
从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再到完成新西兰、意大利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伊利探索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模式:即优先整合全球最顶尖的创新资源,让全球乳业发达地区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为中国企业所用,服务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就拳头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乳业巨头的对等竞争。
潘刚曾有一句名言:在伊利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都喝牛奶的人。这一具有全球视野、高屋建瓴的愿景,正通过潘刚率领伊利整合全球资源的实践,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