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拉特前旗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服务化常态化转型
 

  清理机动车占道经营

  乌拉特前旗在2016年城市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城管”,立足建设宜居城镇,由“建管并举,以建为主”向“管理为主,兼顾建设”转型;由粗放式、运动式、传统式管理向精细化、服务化、常态化转型,把握疏堵结合的基本工作方针,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前旗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把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管理力量,建立领导包队、中队包路、队员包段的管理模式,由过去的“跑面”为主转向“精雕细琢”,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城市管理内设机构职能梳理整合,改变过去“各管各、自顾自”职能重叠交叉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城市管理主次区域细化,按照城镇区域职能分布,实施分类管理,主要街道为严管街,次要及其它街巷为疏导街,行政区、商业区等管理标准有所区别,因地、因时、因业制宜,从而实现有效治理。

  “软硬兼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软”的方面,重点是利用微信、短信、电视、报纸等受众面较广的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将一些典型案件、执法行动、政策法律及时发布更新,从而达到以宣促管的目的。“硬”的方面,重点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对拒不接受城管部门行政处罚的违法案件,积极协调法院降低申请执行的“门槛”,方便行政管理执法,借助法院行政裁定书的威慑力,树立城管执法的严肃性。

  由运动、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型

  前旗加强对流动摊贩、早市夜市、烧烤等不能完全杜绝的违规经营乱象,采取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通过不间断整治与巡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规范形成规律,落实常态化管理机制。

  采取市场化运作、疏堵结合方式,加大对城区“牛皮癣”的治理力度。过去基本是一乱一治,突击式清理,现在小广告清理已市场化运作,雇佣家政公司日常式清理覆盖,并配套以便民栏、短信寻呼警示等疏堵措施,清理覆盖范围逐步由主要街道向次要街巷延伸覆盖。建立完善对违章违法行为的巡查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设立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到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内进行核实和处理。节假日和双休日实施类似于公安系统的领导带班执法巡逻措施,有效地缓解平时很好——节假日反弹——平时再治的循环问题。对施工车辆抛洒遗漏、带泥上路等偶然性、突发性较多的问题,实行严查重罚,发现一起,重罚一起,以起到震慑作用。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与公安、交警、运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共同参与日常执法。重点治理各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煤炭市场、打零车市场、汽修行业等违规经营市场。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各职能部门配合的城管行政执法联合执法机制。

  由传统式管理向服务化管理转型

  城管执法局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让城市管理走向服务化。通过“前拉后推”,解决街区小吃、水果等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难题;通过增划停车位、加大违章停车处罚力度,解决机动车乱占道路的问题;设立装修垃圾暂倒点、加强乱倒执法检查,解决脏的困扰。

  所谓“前拉”就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设置便民市场,计划利用一些较大的空地或闲置的场所,尽可能地增加便民市场。所谓“后推”就是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督促这些摊点归市经营。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生存问题,也缓解了城市管理压力。针对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尽可能地增划停车位,下一步将通过政府主导或市场化方式,探讨将一些闲置的可利用空地场所,改造为停车场,长远解决停车难、停车乱、打零车、卖煤车等问题。与此同时与交警部门配合继续加大对违规停车的贴单处罚力度,双管齐下以巩固治理效果。

  在城区周边,偷倒乱倒建筑装修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垃圾围城”的现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此,前旗城管执法局一方面严格管理大型工地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严厉打击偷倒乱倒建筑装修垃圾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乾元小区北侧设置1万平方米的装修垃圾暂倒点,方便群众就近集中倾倒,用疏的方式缓解乱倒、偷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记者赵海军通讯员李海蛟文/图)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