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室的常用药品都是平价平出。屈媛媛 摄

干净整洁的输液室墙壁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
如今的东海心通村路四通八达,入户路全部硬化,功能齐全的卫生室就坐落在新房旁边,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一抬腿就到了,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路好走了,药品齐全了,村里人看病方便了,张永录多年临床探索出的诊疗偏方也有用武之地了。每年除给本村村民看病,还有若干周边地区的患者开着车慕名前来治疗气管炎、关节炎、过敏性咳嗽等顽疾,医好的病人们口口相传。张永录一年行医纯收入就有五、六万元。
再看看张永录的新房,就更让人羡慕了。去年9月他搬出了沿黄渗漏区的危房,住进了像别墅一样漂亮的新房。屋里装修精美、家电齐全、上下水通畅,屋外还带个小院。“今年打算把在城里医院打工的大儿子叫回来,我这里缺个B超医生,儿子大学专业就是这个。”村里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了,张永录对今后行医更有信心了。
东海新村驻村干部燕伟龙介绍,东海心村地处沿黄渗漏区,是达拉特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村。工程的实施让东海心村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环境宜居了。村民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足量电,告别了危旧房,改善了生活、就医环境。二是收入增加了。依托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大树湾黄河鱼”品牌效应,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建设了独具风情的“农家乐”“渔家乐”“采摘园”等。目前已发展养鱼水面1800亩,养鱼户107户,鱼餐馆31家,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500万元。三是文明素质提升了。制定村规民约,评比道德模范,创建剪纸艺术基地,弘扬乡土文化。村民由过去农闲时“打麻将、打塌嘴”,转变为现在的讲文明、讲卫生、讲品位。四是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了。在抓发展、抓产业的同时,创新“党支部+党小组+协会”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了东海心渔业党小组,发挥了党组织在引领群众发展中“把方向、出主意、抓大事”的作用。 “照这样发展下去,全村集体奔小康的日子就不远了。”燕伟龙信心十足。(记者郝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