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曝出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板桥村、桥南村两村村委会干部冒领巨额征地款、公款大吃大喝,外出旅游等问题。经审计机构审计,仅吃喝一项,两个村在2年多时间里就吃掉156万多元,数额之巨,令人咂舌。村干部本是连接民生问题“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是党服务群众的好“载体”,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更损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让人痛心。
嘎查村的大事小情繁杂多样,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利”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广大嘎查村干部本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然而,一些嘎查村干部却利用手中的职权损害群众利益,谋取钱财、中饱私囊,引起社会纠纷,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当下,随着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资金加大,村级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考验着基层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执政为民的初心。嘎查村干部身处一线,距离群众最近,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要时刻谨记党员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和扛在肩上的历史重任,以百姓之心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微权利”看似微不足道,但关乎民生,关乎一方稳定。只有扎紧“小微权利”的口袋,把“小微权利”放在阳光下,放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运行,不能让其任性而为,才能有效防止坑农伤农以及“小村官成大贪官”现象的发生。(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