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卓资县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内蒙古新闻网  16-04-22 14:46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乌兰察布  
 

  一、全县扶贫工作现状

  卓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集山地、丘陵、滩川于一体的典型农业区。全县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辖5镇3乡,109个村委会,总人口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3.8%。全县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水浇地10万亩,旱坡地53万亩。全县51个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南麓、蛮汉山北侧的山地、丘陵区,生产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现象严重,脱贫难度较大。通过最新调查,目前全县农村共有常住户23079户、48676人。重度残疾人数664人,患重大疾病人口643人,在校生人数925人。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级贫困标准2800元的有12434人,占全县农村常住人口的25.5%。

  卓资县2012年被划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起开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共识别出贫困人口24082人,到2015年完成减贫11648人。“十二五”时期,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开发战略,我县整合扶贫资源,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461.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597万元,实施“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51个村,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67亿元,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安置移民1591户,4690人,实施“雨露工程”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850人,支助贫困大学生620人,启动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启动了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和支农再贷款项目,同时实施了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革命老区扶贫等项目,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金融扶贫促进了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易地移民搬迁有效改善了134个贫困自然村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初步创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贫困人口主要结构

  2015年底对全县进行了贫困状况摸底调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共5259户,12434人。其中:住房是危房的共1597户3428人。从年龄结构看,其中:16岁及以下的563人,19 -59岁的6503人,60岁及以上的4090人。从享受社会保障程度来看:享受低保3100人,享受低保边缘补助86人,享受现金直补1369人,残疾人664人,长期慢性病人2562人,大病643人;有劳动力的5474人,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力4579人;妇女4767人,在校生925人,学前适龄儿童114人;移民搬迁4589人,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25人;因病致贫3221人,因灾致贫333人,因学致贫1036人。

  三、脱贫措施

  一是加强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组织县党政机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例如,十八台镇东营子村。包乡领导王晓军书记、包村单位森林公安局、包扶责任人曹磊,具体每一个贫困户则由包村单位森林公安局内部抽调,确保到户,举全单位之力,做到一户一册,一户一方案)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为困难群众跑跑腿,想想办法。选派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干部驻村任职,完善驻村工作队制度。同时积极协调好区市党政领导包扶我县扶贫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包扶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推进区域协作扶贫。发挥我县联接京津冀、呼包鄂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区域协作扶贫,从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方面入手,加强农畜产品产销、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京津冀绿色农畜产品、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老休闲服务产业。加强与发达地区社会领域合作,建立远程医疗、教育协作平台,提高我县教育扶贫、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点抓好京蒙对口帮扶和中海油帮扶项目,提高帮扶效果。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帮扶,重点鼓励企业参与“三到村、三到户”、易地搬迁、产业化扶贫等扶贫开发项目,发挥企业为贫困农民服务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利用全国“扶贫日”这一平台,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扶贫济困。鼓励社会各界开展爱心助学、义务支教、自愿救助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扶活动。鼓励能人大户带动村民致富,引导发展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发展村级经济,集体经济。

  四、脱贫计划及主要做法

  全部贫困人口按照年度脱贫计划,分别为:2016年脱贫2954人,占23.7%;2017年脱贫2931人,占23.6%;2018年脱贫3329人,占26.8%;2019年脱贫3220人,占25.9%;

  一是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积极围绕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的优势,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对贫困户加大良种补贴力度,保底收购,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马铃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支持有实力的种植大户,在全国大型销售集散地异地建库进行商品薯存贮、周转销售;依托星晨农业发展西兰花及速冻黄豆荚产业,大力发展冷凉蔬菜5万亩,巩固发展温室大棚1万亩;依托民丰公司建设1万吨存储加工能力的恒温库,发展10万亩燕麦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引导贫困户种植燕麦,除给予必要的技术和良种补贴支持外,还按照高于市场20%的价格回收,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利用卓资熏鸡的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蛋鸡产业,到2020年发展蛋鸡300万只;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贫困农户依托大户的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借力发力,实现稳定致富;生猪产业,巩固壮大聚源生猪养殖场,新建二代种猪场棚圈及屠宰加工车间,建设聚源万头黑猪散养基地等,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獭兔产业,依托兆丰獭兔养殖基地,2016年建设屠宰线一条,日屠宰加工獭兔2500只;新建饲料加工厂、冷库各一座,面积为2000亩,争取年均出栏商品獭兔50万只,带动农户发展养殖

  深入落实“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具备一定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村,要统筹扶贫资金,围绕“一产业、一项目、六个有、十个全覆盖”建设标准,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黑河沿岸的贫困村,要利用耕作条件好、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分布在京藏、京新高速、110国道,卓凉、科左等国省干线,卓中、卓八、三顺、南林、梅岱等县级公路与旅游线路沿线和景点周边的贫困村布局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旅游扶贫计划;靠近供变电站所,条件适宜、人口集中度较高的贫困村,结合“十个全覆盖”实施,探索开展光伏扶贫;各个行政村村委所在地,要有步骤地试验建设电商服务站,积极探索实施电商扶贫。通过创新多样化的扶贫模式,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实施异地搬迁脱贫工程。对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因地制宜实施多种形式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迁入区选择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卓资山、旗下营建设移民新村进行集中安置;“十三五”期间,计划对全县生态脆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常住人口不足10户的261个自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合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在卓资山、旗下营两镇建设两个移民安置园区,建设移民安置楼22栋建筑面积123450㎡,将家庭成员2人以上,移民年龄在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残病和智力障碍,在册登记贫困人口全部移居到移民安置园区居住(也支持移民户自主选择投亲靠友安置)。在各中心村建设互助幸福院,安置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孤残人员,进行政策兜底脱贫,五年内计划搬迁安置838户4589名贫困人口;迁出区一方面进行复垦耕地,鼓励能人大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产业。另一方面实施生态修复,种植生态林、经济林,优先鼓励贫困户种植,享受各类补贴补助。对迁入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吸纳一批,就近厂矿、物流园区、商铺门店招收一批,引导种植设施农业发展一批,解决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到2020年实现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对搬迁移居后的农民在保持原来待遇不变的基础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是实施生态脱贫工程。根据卓资县县情,重点在红召乡、旗下营镇、复兴乡上高台国家森林生态保护区与大榆树乡保安林区及其它一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攻坚工程。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确保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生态治理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保障一定的收入水平。同时结合“十个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实施,大力支持生态功能区贫困村发展林草业、林下经济、舍饲畜牧业、特色旅游业等,通过开发生态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继续加大公益林栽植面积,积极引导种植山杏、柠条,延伸产业链,增加困难群众收入。 “十三五”期间,计划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使重点生态功能区413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

  四是实施教育脱贫工程。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 “十三五”期间,要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的资助制度、“雨露计划”培训及脱贫攻坚工程带头人、管理人员培训等,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农村籍幼儿免费入园,城镇籍幼儿免费入园将逐步开展;除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给予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的标准补助,初中生1250元的标准补助;对品学兼优高中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按照30%的救助比例,享受助学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的新生,考取普通高校本科类的一次性资助4万元,考取专科或高职高专类的一次性资助3万元。对非低保对象家庭的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另外,生源地助学贷款每生每学年可贷款8000元,在校期间,不计利息。

  五是实施社会兜底脱贫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将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开展互助幸福院建设,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养人的特困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集中到互助幸福院居住或接入敬老院供养。将贫困地区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在重点集镇和中心村大力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贫困线标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及时增减农村低保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健全灵活动态的低保对象脱贫退出机制,及时清退收入超过保障线的低保对象。把孤儿和8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全部纳入生活保障范围,按规定供养或发放高龄津贴;为贫困户发放燃煤补贴。落实和完善农村保险制度。使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人均领取养老金达到960元左右。逐年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落实贫困户现金直补发放政策。将低于贫困线的贫困户精准纳入民政现金直补扶贫对象,及时核实收入,清退不符合扶持条件的脱贫户。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而致贫和返贫。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衔接,形成兜底扶贫合力。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入扫一扫 实名...
别把文明弄丢了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低碳骑行
草根足球 享受快乐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