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全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6-04-22 15:14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在这个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笔者来到左旗花加拉嘎乡走访了数个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的村落、标准化的卫生室,看到群众正在砌院墙忙碌的身影,听到水泥砖生产线隆隆的响声。笔者感受到花加拉嘎乡党委、政府抓住“十个全覆盖”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契机,与脱贫攻坚、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惠民生,强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2015年,花加拉嘎乡党委、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和建设“三大基地”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2015年,该乡累计投资2989.75万元,完成了街巷硬化32.5公里;安全饮水11处;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处、文化广场1处、便民连锁超市9处、幼儿园1所,修缮校舍2处;完成危房改造20户;外购红砖610万块,完成院墙改造2.5万延长米;实施广播村村响13处,调换安装卫星电视117个;完成3个村重点区域绿化;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安装路灯64盏;投资1085万元完成丰衙线总长21.35公里建设任务;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稳步进行。

  今年,该乡将重点完成土房改造1211户,街巷硬化40公里,新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文化活动广场6.5万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3处、便民连锁超市2处等项目。为了保证“十个全覆盖”工程用砖需要,上三七地村日产14万块的水泥砖生产线正昼夜抓紧生产。调结构,力促产业提档升级

  2015年,花加拉嘎乡累计投资380万元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新增膜下滴灌面积6000亩,巩固膜下滴灌面积1万亩。投资184.5万元新建养殖棚圈4100平方米。积极发挥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作用,完善了郑家段标准化养殖小区后续建设。全乡新成立专业合作社44个。

  2016年,该乡将以农牧业产业项目支撑为重点,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加快各村主导产业培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集中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200亩以上集中经营的大户、农场、合作社达到20户以上。完成节水增粮滴灌项目6300亩,落实膜下滴灌巩固面积1.8万亩。积极做好春耕备耕、春汇灌溉准备,保证全乡灌溉面积达到4.8万亩以上。全乡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到1万亩以上,杂粮豆、马铃薯、笤帚苗子、甜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在郑家段村海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崔海祥介绍说,现在全村有常住户320户,每户养3至5头驴;2个养牛大户,每户养牛100头以上;全村现在羊存栏15000只左右,海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出栏羊8000多只。在钱龙沟村东山的大扁杏嫁接现场,村民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为山杏树剪枝,为嫁接做准备。稳脱贫,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2015年,花加拉嘎乡实施了4个行政村的互助社项目、8个村的“三到村三到户”杠杆扶贫项目和4个行政村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920万元用于种养殖业发展,发放资金1305万元,实现2791人脱贫,鲍团村和黑沙滩营子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6年,扶贫攻坚工作主要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产业发展,与“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工程有机结合,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加大资金的争取使用力度。在使用好“金融扶贫”、“互助资金”和“三到资金”等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让有致富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获得扶持。“一户一策”提升精准脱贫成效。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助力扶贫攻坚开展,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脱贫。抓党建,提升基层引领水平

  该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层级示范抓引领”工作,构建了“三联三包三带”工作制度。

  2015年,该乡按时完成了第九届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对新任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在巩固小营子村、钱龙沟村、新双井村基层党建成果的同时,全乡利用“一事一议”等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处。在全乡13个农村支部全面推行“5321”工作法、“456”工作法和“十星级”管理。以小营子村为试点,在全乡13个基层组织推广“支部+协会+农户+产业”的引领模式,由支部牵头,把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经营,实现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2016年,全乡计划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处,扩建、修缮活动场所4处,新建文体活动广场10处,年内1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活动场所,努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并尝试农村党支部“社区化”管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小营子村是左旗委政法委的扶贫联系村,也是该旗确定的法治建设示范村,该村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推进全村的各项工作。村部前的文化广场上建了高2.9米、长33米的法治文化墙,周围还有2900延长米的法治文化长廊。该村党支部书记钱学中说,旗委政法委两年来争取资金16万多元,帮助村里建成了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讲堂。现在村里治安实行网格化管理,全村常住户280多户,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设有1名网格长,确保村民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在村中解决。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旗委政法委两年来为村里争取资金30多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营子村去年种植玉米6200亩,今年减少到4000亩左右,调整出的土地改种甜菜、蔬菜、谷子、高粱等,以促进群众的增收。旗委政法委还争取资金6万多元为新双井村建起了法治文化广场。

  花加拉嘎乡把“十个全覆盖”工程、脱贫攻坚、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放思想,科学谋划产业,任务责任明确,实现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让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随着“四项重点工作”的全面推进,花加拉嘎乡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入扫一扫 实名...
别把文明弄丢了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低碳骑行
草根足球 享受快乐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