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廖儒哲被分配到了阿拉善盟边防支队算井子边防派出所,自此,他就成了只有一个兵员编制的炊事班班长,开始了三尺灶台的生活。
虽然小廖新兵下连学的是厨艺培训,但刚来派出所的时候,捉襟见肘的实践经验还是让他在初任炊事员的道路上吃尽了苦头——铁锅焖面每次还没端上餐桌,战友们老远已经闻到焦糊的气息;粉条炒肉里的粉条,总是“羞答答”地黏在一起;就连看似最简单的西红柿炒蛋,他也做得像一锅浆糊,筷子根本就夹不起来……
分配到算井子这样以艰苦著称的单位,大家觉得谁也不容易,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大家也不说什么,可是,作为“直属领导”的司务长坐不住了,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于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在饭点前后听到司务长敖日格勒在厨房里指挥若定的声音。饭前,他指导小廖如何快速切菜、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控制配料;饭后,根据大家的评价,叮嘱小廖哪些地方注意保持,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派出所里不乏精通厨艺的战友,工作之余都会到厨房给小廖指点一二,而每到星星眨眼的夜晚,也总能看到小廖独自研究菜谱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天,在餐桌上吃饭的所长冷不丁发话了:“廖师傅最近厨艺进步很快呀,不错,好好干!”听到所长的夸奖,小廖掩不住眉梢里的欢喜劲儿,笑着看司务长,眼里满是感激之情。司务长敖日格勒也是心领神会,欣慰地笑了。如今,铁锅焖面成了廖大厨的拿手戏,西红柿炒蛋也已经有模有样,色香味俱佳。战友们还时不时来个点餐,让小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粉条炒肉、木耳炒蛋、鱼香茄子……战友们吃在嘴里连连称赞,小廖则喜滋滋地甜在心上。
每天,廖儒哲都要为派出所10余名官兵做好伙食服务,除此之外,遇到有参观等活动,人员最多时他一天要保障40多人的饮食。到了夏天,戈壁滩本就酷暑难耐,进厨房就跟蒸桑拿一样,在厨房里汗流浃背忙完一整天的小廖几乎虚脱。有人粗算了一下:从早到晚,淘米、揉面、切菜、炒菜、刷锅洗碗……一天重复下来要完成28道程序,一年大约要为近8000多人次提供伙食保障,但战友们从没听廖儒哲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边防官兵加班、出警赶不上饭点是常有的事,忙碌一天的战友们回到所里后只想吃碗汤水面,自从廖大厨来到派出所后,不管多晚,总会在大伙回到单位时端上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也让康师傅方便面永远退出了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历史舞台。
派出所里有一把前辈留下的吉他,琴箱已经破损,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偶然的机会,它走进了小廖的视野,让廖大厨如获至宝。他用尽各种办法将琴箱修复,从此,吉他便成了小廖工作之余的掌中宝。作为90后,他也脱不了与生俱来的那股子潮劲儿,月上枝头,总能听到小廖的琴声飘出窗外。
俗话说:一个好炊事员能顶半个指导员。廖儒哲常说:“能让战友们吃饱了不想家,这是咱炊事员的本事。看着战友们工作热情高涨,心满意足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所有的苦和累,我都觉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