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鄂尔多斯新闻   
微博
Qzone
伊金霍洛旗:突出价值引领 共建美丽新家园
内蒙古新闻网  16-04-27 10:33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随着乡风文明大行动在农村牧区不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与文明同进步、共成长,一幅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五美”乡村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2014年以来,伊金霍洛旗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龙头,六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加快美丽幸福乡村建设进程,积极开展文化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地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旗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名县”等称号。

  核心价值观与生活理念相结合

  伊金霍洛旗把宣传教育作为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基础工作,在农村牧区和城市中主要的公共场所设置大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节点361处,灯杆道旗762面,全方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牧民日常生活中。

  走进农牧民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时时可见、处处可摸。伊金霍洛旗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进万家活动,为农牧民制作发放了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和家风家训的全家福相框、抱枕、搪瓷缸、镜子和抽纸盒等实用的宣传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印了《乡风文明宣传教育手册》和《老马说文明》20500册,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落小、落细、落实。

  核心价值观与民俗美德相结合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大众的东西才有时效性,才会被老百姓认同,流通才有生命力。苏布尔嘎嘎查结合当地民族风情、传统美德绘制了蒙古族风情、游牧文化、蒙古族谚语等内容的文化墙,体现了蒙古族的传统道德、家庭伦理、为人处事、生活智慧等哲理性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纳林希里村设计了以“蔬香红庆河乡风文明美”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产业手绘墙,宣扬了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查干苏村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展现在农牧民的眼前,这五种美德是先人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处处与人为善的理念,为农牧民开启了一场“寻善之旅”。

  核心价值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

  伊金霍洛旗以“村村修村史、户户写家训、人人传家风”活动为出发点,从乡村嘎查的文化特点、历史传统、产业发展等要素进行定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布尔嘎镇整理修建少数民族活态博物馆;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实景展示经商传统和农耕文化;伊金霍洛镇龙虎渠村“画说龙虎渠”,将村史上墙,让农牧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培育和挖掘乡贤人才,组建乡土人才编创队伍,龙虎渠村乡土人才马婵华、蔺世荣等7人在鄂尔多斯市首创了村报《我们的龙虎渠》,成为促进乡风文明、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力工具。

  核心价值观与先进典型相结合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家风、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从群众身边选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经过自己讲、群众推、代表评、组织访“四步走”,让评比的过程成为教育群众的过程,确保典型过得硬、立得起、叫得响、推得开。乌兰木伦镇上湾村旗级“好家风”获得者折永立荣登3月“中国好人榜”。

  在全旗推广建立道德讲堂102个,组织基层群众、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村镇干部现身说法,开展宣讲200多场次,受众1万多人。为表彰激励先进典型,制定印发了《伊金霍洛旗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实施办法》,通过礼遇典型人物、善行义举榜、典型人物宣讲、编创人物小戏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学习,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人人要做好人、个个争当模范的民心民意。

  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这样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了农民的心中,在伊金霍洛旗这片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陈鑫)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