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入驻的创业孵化园,享受零房租,遇到资金困难,还有政府提供的10万元免息小额担保贷款。以后还是要借助孵化园这个平台,把企业做大,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包头市维巢时代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晓燕面对记者采访时说。
韩晓燕是东河区创业孵化园的首批入驻者之一,在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的业务蒸蒸日上。
近年来,东河区不断尝试和探索建立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新机制,把解决群众创业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突破口,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就业服务“领航”
80后的徐超,眼界开阔,思想特立独行,就业观念也是与众不同。为此,东河区就业服务局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求职意愿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缩小目标范围,提供了多家匹配度高的企业让其选择,助其实现梦想。
2016年,东河区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招聘周、北梁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扩大就业。一季度累计举办招聘会14场,求职人员现场登记550份,进场单位213家,提供就业岗位283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23人次。
职业培训“启航”
侯文娟是北梁棚户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参加商品营业员的培训之前,她和丈夫都一直处于到处打零工的状态。北梁拆迁改造乔迁新居后,侯文娟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参加了商品营业员培训,期间,学到很多知识,也从中受到启发。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侯文娟开起了自己的“微店”,现在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虽然不算很多,但这样的生活完全满足了她的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东河区积极调动六家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围绕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色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启动了家庭服务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每周四、五举办家庭服务业专场招聘会,为家庭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双向选择机会,有效提高了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小额贷款“助航”
花开的季节,内蒙古华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也是春意盎然,客人络绎不绝。说到现在的生意,白云龙连声说要感谢当地就业部门。
2015年5月,白云龙创立了华兴科技,主营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为家庭、酒店、办公楼的智能化节能化控制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也解决了10余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今年,白云龙又从就业局申请到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用于公司的发展。
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创业难问题,东河区充分借助“首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对有意向的创业者进行孵化。目前,为84户初始创业者提供了免费场地,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加快放款速度。一季度,基地开展创业培训413人,为7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成功创业382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1528人。(特约记者杨恩杰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