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幸福之歌唱响边塞大漠——阿拉善盟“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6-05-13 11:0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阿左旗巴音毛道农场的新面貌 

  别具特色的额济纳旗胡杨人家民俗村创业园 

  额济纳旗农牧民流动服务车 

  额济纳旗移民致富产业:棉花种植 

  嘎查村新建起的健身休闲广场,成了农牧民闲暇之余健身活动场所 

  干部引领,群众参与,资金保障到位, 工程建设落地有声

  干部引领 群众参与 资金保障到位 工程建设落地有声

  “快,给我一把手钳,一定要把这铁丝拧紧了,这样羊圈门就结实了。”记者在阿左旗吉兰泰镇的瑙干勃日格嘎查见到该嘎查45岁的驻村干部孟克达来时,他正在给村民张怀荣家修补羊圈,一脸黝黑的肤色,一身绿色的迷彩服满是泥垢。

  孟克达来是阿左旗统计局副局长,从2015年9月份驻村以来孟克达来已在瑙干勃日格嘎查工作近9个月了,每天一身土一身泥的带领驻村工作队为该嘎查忙“十个全覆盖”工程。

  “孟局长和他们驻村工作队可是实实在在地给我帮了大忙,过去自己围起的羊圈已经不结实了,也不美观,我正和老伴儿寻思着怎么解决呢,驻村干部来了,我们一说困难,他们就帮着办。你瞧,我家院子多整洁啊,这都是他们给干的……”细数着驻村干部的劳动成果,残疾人张怀荣黝黑的脸庞上透着幸福的容光,他笑着告诉记者:“孟局长为了给我们村民搞好服务,不怕脏不怕苦,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多亏了他协助,现在我们村容村貌发生大变样。”

  为了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做出成效。阿拉善盟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检验和锻炼干部的主战场。以干部为引领,建立完善了“盟委行署、盟直部门、旗区、苏木镇、嘎查村”五级常态联动工作机制,全盟选派1068名干部入驻镇村一线,向每个旗区派驻工作组,实行盟委主要领导包联旗区、盟委委员包联重点苏木镇、盟直部门对口落实项目,各旗区担负主体责任,盟级领导深入调研、靠前指挥,旗县领导亲力亲为、直接上手,包联干部驻村蹲点、合力推进。实行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竣工验收“四个统一”,质量监管和工程计量由村委会、施工企业、苏木乡镇干部、包村干部共同签字评审监督。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将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做实做好。

  该盟始终注重发动农牧民群众参与到“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村民自治原则,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鼓励群众加入工程中,通过自拆自建、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阿左旗吉兰泰镇的瑙干勃日格嘎查开展了村容整治工作,村民主动参加劳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就清理村内柴草、垃圾3万多方。嘎查农户王彦忠只要农活不忙时,就跟随驻村工作队一同劳动。他说:“‘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惠及我们农牧民的工程,现在驻村工作队帮助我们搞‘十个全覆盖’,每天一身汗一身土,看着他们为我们嘎查的发展这样卖力,我们作为受益者也要出力啊!随着‘十个全覆盖’各项工程的完成,我相信以后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要比城里人还舒心!”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的建设工作中,阿拉善盟加大项目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地方配套、项目整合、投资投劳、金融贷款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多措并举力促资金落实,审计纪检部门同步介入加强监管,防止了资金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仅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资金4.37亿元,占债券总额的68.45%;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2.77亿元,企业及农牧民自筹1.02亿元。为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计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投资23.67亿元,全盟198个行政嘎查村中的162个嘎查村,29个自然村中的12个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人蹬技
白衣天使受表彰
庆祝护士节
珠宝玉石真亮眼
远离渣土污染 共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非遗进校园
内蒙古大兴安岭五月飞雪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