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一家富不算富。作为一名党员的王济付认定自己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居民共同改变贫穷面貌。看到王济付描绘的美好发展愿景,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农区党员干部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农区长远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济付(左)在居民李波家查看露地草莓生长情况。 记者 于海东 摄
5月11日上午,记者见到王济付时,他正忙着接电话:“啊,你们来这吃的都是天然的,玩的都是原生态的、住的都是干净的农家,包你吃好玩好住好。”撂了电话,他兴奋地说:“外地的客户,说要领人来我们这儿玩,先打来电话问情况。”
王济付是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的能人,率先在社区开办农家乐,靠优美的乡村环境富了起来。自从被推举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一心谋着带领大家致富。泽园社区是个涉农社区,去年,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社区开始谋划产业富民。王济付有头脑且见识广,在山东、上海都做过生意。他看到很多居民因为兴建乌海湖被征用土地四处打工,便开始琢磨着在乌海湖上做文章。经过与社区党员反复商量,他决定围绕旅游产业带领居民致富。
去年以来,在王济付牵头下,社区陆续组织居民成立了餐饮协会、旅游协会、农业科技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义工协会5个协会。其中餐饮协会带着居民开办农家乐,旅游协会配合政府部门管理社区内的旅游环境及开发,农业科技协会由社区种植能手带领居民搞蔬菜种植采摘,文化娱乐协会则组织居民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娱活动,义工协会则是组织居民开展文明志愿活动。
虽然5个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在餐饮协会带动下,社区农家乐已由过去4家发展到现在的10家。参与旅游协会的居民也已经有50多户,农业科技协会也达到40多户,文化娱乐协会和义工协会各聚集起20多人。“不仅管理规范了,而且大家都开始见到了效益。”王济付介绍说,这些农家乐好的时候每天每家收入都在千元以上,甚至达到2000元。如今全社区600多户居民有200多户开上了小轿车。
按照王济付的设想,随着乌海湖景区的发展,这5个协会将围绕旅游形成产业链,游客在泽园社区游、吃、住,既饱览了天然美景,也享受到绿色美食,最终让社区居民靠旅游稳定增收。在居民李波家的菜园里,草莓已经开始做果。他告诉记者,过去全家生活主要靠养羊,是王济付帮他搞起农家乐,又指导他建起采摘园。“围绕旅游搞一定错不了,我信他。”想象着未来的美好前景,李波幸福地说。(记者 于海东)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19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