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心聚力用真功提档升级惠民生——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村里的敬老院——很温暖。

村里的幼儿园——好快乐。
“以前的村子真没法看,那路又脏又破,同样的粮食就得比别的村少卖2分钱,现在不用愁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新农村村民肖玉芬感慨:“村里人都说‘十个全覆盖’是幸福全覆盖,没错!”
2014年以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作为为群众做实事最难得的机遇来把握,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平台、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上下齐心,在建设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使长劲,在“一村一品”谋划产业发展上见真招,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上用真心,让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
工程建设管理上,做到“三个到位”:村村有包联单位、有驻村干部,确保责任到位;因地制宜、缺啥补啥,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实现规划到位;各村都有质量监督和工程计量组,每天进行工程量计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干部干事安全、计量监管到位。
完善长效机制上,做到“三个结合”:与村屯综合整治相结合,一次性消灭土房,一次性实现所有街巷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实现综合配套;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对因病、因残、因学、因老致贫的农户进行精准识别,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包联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必保率先完成脱贫任务;与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工程规划、施工、监管、计量等让群众全程参与,对惠农政策落实、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公开,调动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工程建设当中。
在产业发展上,侧重“一村一品”。把工程推进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产业支撑,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打造了8个旅游乡村、10个电商村、5个庭院经济村、10个特色种植村、20个务工专业村。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选树“四个典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基层党建典型,选树了新农村管理规范化示范村、二号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双庙子失地农民就业示范村、纪家屯党员志愿服务示范村等先进典型。
近3年来,开发区累计投入7亿多元,完成了43个村的规定工程任务,通过精细管理、提标建设,进一步提升工程的含金量。在去年完成街巷硬化304.5公里、实现所有街巷全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114公里的各类园区道路硬化、村外环线硬化、破旧砖路改造。今年4月末全部消灭了危土房;所有村都建成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改造院墙562公里,一次性消灭了土墙。全面增加绿量、见缝插绿,今春,村屯内绿化完成55万株。所有村设立了垃圾填埋场和垃圾转运站,全部配备了垃圾箱(车)。

村民意见——要牢记。
“两学一做”——见实效。
如画乡村 绿意正浓
4月22日午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纪家屯村,驻村干部和工人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忙着为新栽的苗木浇水。“今年绿化工程量很大,要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洒水车几点到我们就几点出来。”驻村干部额尔敦木图说。自春季造林工作启动以来,开发区抢抓绿化黄金期,全民发动,以村屯、村屯连接线、7个主要干线及出口三大区域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共新栽植苗木160万株,是原计划的10倍。
“以前,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有几棵树,街路上光秃秃的。去年,镇里组织我们去新农村参观,回来后都羡慕不已。今年,绿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村里人可积极了,树苗还没来就把树坑挖好了。现在,我们村里街路两侧都种上了树,村与村之间路上也都栽了好几行,再加上路灯,整齐划一,漂亮极了,比城市里的人生活环境都好!”正在自己家门口栽树的双庙子村村民老刘自豪地说。
早上6点,在创业大道路段,开发区建设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和东绿园林公司的工人们已进入现场。按照景观设计方案,工人们在补植前对绿地内杂草、枯死苗木进行清除,并栽植京桃、云杉、火炬、金叶榆等观赏树种,对新栽苗木做好整形和修剪工作,确保苗木成活率和观赏效果。新栽植的树苗迎风挺立,为城市出入口增添了勃勃生机。
“为高标准完成今春绿化任务,开发区抢抓造林黄金期,以‘全覆盖、增绿量、保成活’为目标,将任务分解到镇街、到部门、到村、到人,倒排工期,设定每日工程量,4月初部署,4月25日基本完成。”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艳荣说。
早在去年冬季,开发区各镇街就已提前部署落实,做好了土地平整、苗木预定、挖树坑等前期工作。春季造林伊始,驻村干部和党员突击队抢抓工期,以村屯内及村屯连接线为重点,在宽幅绿化池中栽种柳树、樟子松、果树为主的经济树种;在公路两侧,选用沙地柏、新疆杨、旱快柳等耐旱、适应性强的树种,打造绿色景观干道。 4月下旬,开发区组织机关干部、公安干警、消防官兵、高校学生、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掀起了助力“十个全覆盖”春季造林绿化新高潮。
为了确保苗木成活率,开发区农牧、建设、林业等部门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对苗木选择进行严格把关。林业局局长张喜学介绍:“我们从源头上严把苗木质量关,对不适宜当地种植的苗木、不符合标准的劣苗坚决不予引进;对成批采购的苗木,按照不少于10%的数量现场进行抽检,保障用苗安全。同时,我们派出4个技术指导组,专门负责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协调服务,做好整地、假植、分级等环节各项工作。”
为保障后期管护效果,积极应对牲畜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害,开发区将每棵树管护责任到人,确保种一棵活一棵。对于成片林,打机电井浇水;对不具备井浇条件的地段,组织机关单位和社会洒水车24小时不间断执行绿化浇水任务,人休车不休,保证苗木成活率。对重点公路沿线的苗木,由专人看护管理,在村屯内部,建立村干部及党员分街包片管理、村民认领树木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