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十个全覆盖 > 声音 正文
乡村变化大 农村不比城里差
内蒙古新闻网  16-05-26 11:0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以前的村子真没法看,路又脏又破,同样的粮食就得比别的村少卖2分钱,现在不用愁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新农村村民肖玉芬感慨:“村里人都说‘十个全覆盖’是幸福全覆盖,没错!”2014年以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作为为群众做实事最难得的机遇来把握,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上下齐心,在建设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在“一村一品”谋划产业发展上见真招,让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

  如画乡村

  4月22日午夜,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纪家屯村,驻村干部和工人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忙着为新栽的苗木浇水。“今年绿化工程量很大,要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洒水车几点到我们就几点出来。”驻村干部额尔敦木图说。自春季造林工作启动以来,开发区抢抓绿化黄金期,全民发动,以村屯、村屯连接线、7个主要干线及出口三大区域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共新栽植苗木160万株,是原计划的10倍。

  “以前,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有几棵树,街路上光秃秃的。去年,镇里组织我们去新农村参观,回来后都羡慕不已。今年,绿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村里人可积极了,树苗还没来就把树坑挖好了。现在,我们村里街路两侧都种上了树,村与村之间路上也都栽了好几行,再加上路灯,整齐划一,漂亮极了,比城市里的人生活环境都好!”正在自己家门口栽树的双庙子村村民老刘自豪地说。

  “为高标准完成今春绿化任务,开发区抢抓造林黄金期,以全覆盖、增绿量、保成活为目标,将任务分解到镇街、到部门、到村、到人,倒排工期,设定每日工程量,4月初部署,4月25日基本完成。”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艳荣说。

  为保障后期管护效果,积极应对牲畜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害,开发区将每棵树管护责任到人,确保种一棵活一棵。对于成片林,打机电井浇水;对不具备井浇条件的地段,组织机关单位和社会洒水车24小时不间断执行绿化浇水任务,人休车不休,保证苗木成活率。对重点公路沿线的苗木,由专人看护管理,在村屯内部,建立村干部及党员分街包片管理、村民认领树木养护。

  真抓实干

  为确保工程进度、压实责任,开发区制定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43名执行力最强的镇街局办科级干部、7名负责巡回督导的科级干部、43名最有发展潜力的科级后备干部、86名镇街局办干部包联监督、指导,奋斗在各村一线。党工委班子成员每天对43个村屯巡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协调,重大问题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迅速解决。局办包联单位每天深入村屯,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包村干部每天与群众、工人打成一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年初以来,开发区通过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包片,镇干部和工作队包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包户,全面讲清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引导各户主动拆。对筹资困难的户,通过村里先行垫资、村干部帮助借款、引导企业捐助援助等措施进行改造,并在解决春耕农资方面给予帮助;对想建大一点房子的户,在按国家规定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各户通过留茬子、接后倒厦子等方式解决,满足需求。对改造户数多的难点村,由城建、民政、人社、卫生、农牧等部门组成攻坚小组,一户一议,综合施策,实现了一次性消灭危土房。

  “走路不绕弯,两脚不沾泥!”这是开发区每一名驻村干部给自己定下的标准。平安堡村村民付作义说:“工程实施以来,这几个驻村干部真是累,来的比我们起的还早,走的比我们睡的还晚,周末也不休息,比我们种庄稼的辛苦多了。”

  转型发展

  5月15日,开发区河西街道二号村村民张大爷正将一筐筐刚摘完的香瓜往车上装,他高兴地说:“这几天正是香瓜上市的时间,今年村里投资帮着建了4座大棚,不种苞米改种瓜菜,每亩效益高达2万元,是苞米的20倍。另外,以前路不好走,来买瓜的人也不多,每次还要往外送,费时费力还有损耗。这下好了,路平平儿宽宽儿的,再也不用担心了。”

  今年,开发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单一的玉米种植向设施农业、饲草料基地等综合农业转变。二号村是通辽市有名的设施农业示范村,通过土地流转,以“反租倒包”形式建成返季葡萄、瓜菜套种等“万元田”“双万元田”,打造了“二号香瓜”商标品牌。目前,全村建有设施农业大棚107座350亩,每座大棚效益在5万元左右,反季瓜菜大棚32座65亩,每座效益可达7000~8000元,今年二号村对现有的大棚区进行改造提升,扩大“双万元田”种植规模,可实现人均纯收入2.1万元。

  在河西街道三义堂村瓜菜套种小区,在西瓜秧旁边,种植的水萝卜、小白菜已经到了应季出售的时节。三义堂村党支部书记卢江告诉笔者:“我们村是通辽市主城区重要的菜篮子,全村近300人参与种植,西瓜、土豆、豆角等瓜菜套种面积达800亩,采用高效瓜菜立体套种模式,亩均效益可达7000元以上。由于近几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今年不少农户都改种圆葱、大葱等蔬菜,改种面积1000亩左右。”为了保障村民收益,三义堂、公司等村还成立了瓜菜协会,为菜农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服务,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体现了合作社在瓜菜种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打造乡村旅游

  今年五一小长假,湛露农业科技生态园人潮涌动,前来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河西街道湛露村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旅游乡村之一,结合区位优势,引进建设了占地480亩集科研、采摘、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不仅有科技楼、高标准智能温室、保鲜库、温室大棚等设施,还有室内水上乐园、温泉等娱乐设施,日可接待游客1300余人,带动本村就业400余人,成为通辽市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在平安堡设施农业采摘园,前来采摘油桃的张女士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向往回归乡村、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前几天这儿的草莓熟了,我就带着几位同事来了,虽然价格比超市的贵一些,但是吃得放心,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围绕市民“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的消费新需求,开发区以国道303沿线、创业大道、通保公路、辽查公路周边的二号、平安堡、米家等10个村为重点,发展集葡萄、草莓、油桃采摘、生态休闲、农耕科普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开发农家乐项目,项目村人均实现增收200元以上。

  今年,开发区还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1000亩的植物园、370亩认知园和百草园、800亩观光花田,串联起旅游乡村,积极融入通辽市500公里景观大道,形成了“途中遍景、停中有景、憩中赏景”的城郊旅游景点带。

  创新机制见成效

  为了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出实效,开发区区镇村三级联动,从明晰责任、创新机制、强化管理3个层面,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在卫生整治中,开发区探索创新了7项环境卫生整治措施。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环卫保洁外包,将主城区和通乡道路绿化保洁工作外包给6家公司,将每条街路责任具体到保洁人员,将联系方式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推进部门条管和村级主体管护相结合。近郊村公路沿线、远郊村通村公路分别由建设局和交通局负责管理;村内和村屯周边的卫生由村里主体管护。村内垃圾实行“村收集、区运输”,各村都设立了垃圾存放点,由各户将垃圾统一运到存放点堆放,由环卫部门统一组织项目专用车清运,由管委会每村每年补贴1万元的垃圾清运费。推行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路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原来的年轻人都愿往城里跑,现在都想回村里来,都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新农村一个村今年写入党申请书的就有30多人。”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孙念君说。互联网、公交车进村,农民进城务工,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带动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网上开店,坐在家里就能把特色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文化室读书、看报,到广场健身、跳舞。

  在开发区43个行政村中,蝶变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建在农民心坎上的民心工程,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十个全覆盖”的脚步就到哪里。

  

[责任编辑 马铃翔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最美道路
清格尔泰先生塑像落成
手绘青花瓷
内蒙古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五月五·庆端午——“五彩粽子”香包迎端午
•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内蒙古远程放牧牛羊 互联网科技助力牧民美好生活
• 包头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 未来5年吸纳20万人
• 从朋友圈“集赞换礼品”看诚信
• 未来3—5年包头交通规划出炉,立体交通时代即将到来
•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 内蒙古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专题推荐
聚焦2016内蒙古两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 【专题】十三五蓝图
• 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 “一带一路”上的内蒙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