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年前,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先锋村贫困户贺云还被牢牢地“绑”在自家那10亩3分地上,依靠种植玉米和间断的打工维持生计。只是,随着玉米价格的波动不断,贺云越来越担忧自家收成,“成本不见少,卖的钱倒是越来越少了。”
这种情况在今年得到了改变。今年,先锋村整村流转土地2300亩,用于蒙中药材种植。“村民以每亩地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相比于种玉米每亩地600——700元的纯收入,村民什么都不用管,收入还增加了。”村支书王学刚介绍说。
这样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得益于奈曼旗主动规避玉米种植风险,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蒙中药材市场的主动对接。2015年,奈曼旗与素有“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之称的河北省安国市结成友好旗市,并与当地大批药企签署了基地建设、产品初加工及回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使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贺云告诉记者,把土地租给合作社后,自己有了成块儿时间外出打工,“我们村上就有劳务公司,帮我们找活干,旗里、市里的都有,一年打工能挣2万多块钱。”
而在先锋村的药材合作社里,村民赵树臣正在切割黄芪,这是项“磨时间的活”,正适合这位年逾60的老汉。赵树臣家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早逝,老伴又病重需要照顾,赵树臣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也过得窘迫。为改善他家的生活状况,村里为他在合作社找了份加工药材的活,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还没到一个月,已经挣了2000多了!”这样的收入,让赵树臣很满足。
位于沙日浩来镇的奈曼旗蒙中药材种植核心示范区籽种繁育基地,如今已发展社员123户,其中83户是贫困户。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河北省安国市、山东省、赤峰市等地的多家药企签订了长期购销、技术合作协议,“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帮农户翻地,农户只管种,年底有多少我们回收多少。”基地负责人刘国安介绍说,目前药材平均亩产效益可达2000——3000元,年初至今,基地已辐射带动沙日浩来镇农户发展蒙中药材种植3000亩。
不仅如此,奈曼旗政府还对种药材的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贫困户每种一亩地药材,政府给补贴500块钱。另外,在75个重点贫困村,我们还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2亩地的药材种苗进行试种。”奈曼旗副旗长白华介绍道。
土城乡平顶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共试种了120亩金银花,“这东西长得挺好,听说能卖几百块钱一斤呢。”看着家门前蜿蜒伸展着的大片金银花藤蔓,贫困户杜福海乐呵呵地说。(记者许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