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助内蒙古牧民重启“小康之旅”
内蒙古新闻网  16-05-30 18:5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社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巴彦高勒移民新村,牧民陈晓光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从打工的城市回到家乡,只花了3万元就分配到一处含有70平方米住房的院落,还找到一份月收入2500元的工作。他说:“我没想到还能回到草原,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工作,终于不用过那种在外漂泊打工的生活了。”

  眼下正是牧区牛羊抓膘的季节,陈晓光每天上午、下午两次,按时按点给合作社养殖场的1100多只羊、80多头牛添草、加料、饮水。

  当地牧民告诉记者,“巴彦高勒”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水”,过去因水草丰美而得名。2000年以来,受干旱等因素影响,当地草原生态退化,河水逐渐干涸。近年来在国家草原保护、生态移民政策的支持下,草原生态逐渐转好,河水又丰沛起来。

  51岁的陈晓光告诉记者,由于全村人均草场较少,过去他家依靠种12亩饲料地、养200多只羊为生,衣食无忧。2000年后,当地干旱严重、生态恶化,他家只好卖掉所有的羊,离开草原,到县城打工。他回忆说:“那时候连续几年干旱,羊没草吃、没水喝,死的死、病的病,最后没剩几只,牧民生活很惨淡。”

  记者在陈晓光家看到,1尺多高的木栅栏环绕小院四周,蒙古包造型的房子坐北朝南、居中而建,彩砖铺设的小路直通到家门口,两侧种植着花草。进入屋内迎面是宽敞的客厅,两边各为一个卧室,北边为独立厨房和卫生间,日常用具一应俱全。陈晓光妻子苏雅拉格日勒说:“这里集中供水、供暖、排污,有房住,有活干,就像在城里生活一样,每天心情特别好。”

  跟陈晓光一样,在外打工多年的牧民张锡贵也是刚刚入住巴彦高勒移民新村,不仅彻底告别过去住土房、喝咸水的生活,还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他说:“过去在外打工尽管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但生活成本高,没有归宿感。现在搬到新村,给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2500块钱,觉得很踏实。”

  川井苏木党委书记庞龙湖介绍,从2014年起,在中央扶贫政策支持下,当地政府在原来的巴彦高勒嘎查附近选择有水源、适宜规模开发的区域,将生态移民、游牧民定居、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投入2400万元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44户贫困牧户,并通过发展肉羊养殖、牧家游等特色产业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当地自2014年起实施为期4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采取适度集中就近安置、劳务移民安置、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等方式优先搬迁生存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最贫困人口,迁入区均具备通水、通电等“五通”条件以及入学、就医、科技服务,确保搬迁贫困人口能够迁得出、稳得住和通过发展生产能致富。

  按照规划,乌拉特中旗计划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近700户农牧民进行扶贫搬迁,预计到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预计到2020年实现致富达小康。

  牧民苏亚拉说:“生态移民政策让我们重新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今后牧民发展一定会有好出路。”(记者 李云平、哈丽娜)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阅内蒙古——航拍壮美阿尔山
快速路上施工忙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