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县,今年,赤峰市松山区将继续厚植自身发展优势,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向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发力,力促农业经济行稳致远。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在松山区大兴隆庄贾翠华的香瓜暖棚,一个个翠绿的小果实悬挂枝头,让贾翠华一家期待的是今年棚里20元一斤的采摘收入。新井村于学军的樱桃园正值上市时节,6年前,于学军从山东引进了58棵樱桃树,现在每年2500斤的产量和150元/斤的市价让他收益甚丰……
突破传统种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发展模式,释放综合效益,已成为松山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思路。近年来,该区立足城郊优势,大力推广设施果蔬种植,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21.64万亩、冷棚12.83万亩,打造全家梁等设施农业园区3个,推进了安庆镇东苑农光互补等特色产业园区6个。为加快实施果蔬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今年该区借着“十个全覆盖”的东风和新一轮乡村旅游热潮,围绕城区30公里范围打造了东方红休闲观光、赤峰润泽生态观光等一批集蔬果供应、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园区,并实施品牌驱动战略,推广楚东农业等绿色有机地标品牌,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新活力。
推广新农机新技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在松山区老府镇老府村,天气预报自动装置、自动智能放风器、二氧化碳施肥器和微型旋耕机等一批绿色、轻简、易操作的智能农机设备堪称种棚“神器”。对于当地种植户孙龙来说,体力投入少了,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每斤4.3元的高价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去年,该区不断加大对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97万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527台,受益农户2479户,53家农机合作社机械保有量达1861台套,完成机械作业96.1万亩,主要农作物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76%,居全市前列。推行大垄高台地膜覆盖等设施蔬菜栽植技术10项,提高了作物种植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今年,该区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原则,启动实施“适机农田”专项改造,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和机械化作业。计划在初头朗、王府等试点地区推广使用秸秆反应堆技术1000亩,以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集成技术建设玉米生产基地80万亩,打造高产玉米核心示范区20万亩,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集中办班与实地考察、田间学校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2000余人。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经过多年发展,松山区已有一批高品质特色农产品。为破解产业链条较短、比较效益不高的发展难题,近年来,松山区争取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企业落户,通过一系列补贴政策与项目,与农户建立了灵活的合作模式,发挥了其辐射带动与引领作用。站在新的起点,该区将继续依托温氏等龙头企业,扩大生猪、甜菜、玉米制种等产业基地规模,加快推进土地和生产资源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年内将完成温氏集团总部和安庆小北道仔猪繁育场建设,新发展合作猪场50家以上;支持丰田种业与中粮集团合作,巩固国家级杂交种子基地8万亩;加强与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对接,在流通环节,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构建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