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乌丹镇呼波音艾勒嘎查位于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典型的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这个一度破旧的村落“脱胎换骨”。那么,接下来如何让“十个全覆盖”成果保鲜,也就是做好家家养有牛羊的嘎查的后期管护工作,成了摆在嘎查牧民和村干部们面前的问题。如今嘎查经过了一番建管并重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责任分明、管理有序的管护方式。近日,记者就来到这里,感受小嘎查的变化。
沿着整洁的水泥路走进嘎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整齐的石头墙,蓝色的墙头帽与天空相接,浑然一色。隐约远处传来的汽车轰鸣声打破了小村的静谧。原来今天是集中清运垃圾的日子,嘎查党支部副书记温志勇正带着3个保洁员逐条街路清运垃圾。
温志勇告诉记者,全村共有300多户,家家都养牛羊,牲畜粪便、秸秆是主要垃圾,“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村里每四户就设有一个生活垃圾桶,每个村委员负责清扫三个胡同,另外还雇了3名村民做保洁员负责主干道卫生,村干部则轮流义务开车运送垃圾,村里还专门开辟了垃圾填埋场。记者在填埋场看到,这里逐块倾倒垃圾,再用沙坑两边沙土逐块掩埋,有部分地方已经被填平。未来这里将会被种上柳树,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改造了沙地。
保持一个村庄的整洁,依靠村干部和几个保洁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家每户都参与到整个嘎查的环境维护中来。“责任区鲍亚宏北墙边至王国军北墙边,责任区内保持整洁,无乱搭乱建、乱写乱画,无污水、污物,道路两侧无杂草……”这是牧民鲍亚宏家门口的门前卫生管理责任牌内容。在呼波音艾勒,每户牧民家门口挂着的责任区的划分,不仅明确了每户牧民的责任,更是牧民个人生活习惯的展示。
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国军告诉记者,村里卫生管护将会立个村规民约,谁家乱堆柴火、往外放牲畜或倒灰,这种情况抓住都要处罚,这样能把村民约束起来,更加自觉地把环境维护好。(记者张斐然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