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微博
Qzone
【留学报国 回乡服务】王钢:举身入“云”的归乡学子
内蒙古新闻网  16-06-10 23:2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人,王钢举杯高歌的样子让人误认为他是纯正的蒙古族汉子。问他为什么喜欢《鸿雁》这首歌,他说听到这首歌能回想起留学日本的日子,那时故乡是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

  叛逆的创业者

  出国那天,呼和浩特刮起了罕见的沙尘暴,也就在这一天,王钢决定了大学的学习方向。初来日本的他顺利考入了当地有名的私立大学——南山大学,攻读环境经济学,研究方向是沙漠化治理以及碳税交易。

  “那个年代,在日本留学的我们,通过打工和奖学金能养活自己就是奇迹了。”忆起往事,他笑着说。细细一数,王钢在日本做过30多种职业,导游、同声传译、体育职业摄影师、在日中国小学生教育顾问等这类“高大上”的工作,也有拉面店厨师、快递小哥一类的辛苦活儿。

  王钢第一份与IT有些许关联的工作是给日本电信运营商销售手机,还拿过地区销售冠军。“很难说,曾经在日本软银集团卖手机与IT业有必然联系。那时没想过创业,也没想过跟日本人做生意。当时内蒙古没有很好的工业产品基础。我是立志要回家乡的,想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生态环保事业做贡献。”讲起销售冠军的事,他的眼睛里透着自豪。

  投身入“云”的日子

  学成归来的王钢发现内蒙古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不是荒漠化治理,而是解决“窝电”问题。2010年,也就是王钢开始关注到云计算的那一年,内蒙古蒙西电网窝电量超过了千万千瓦时,却发送不出去。他为家乡设计的解决方案是“把大型数据中心建到内蒙古,通过传统能源转化为智慧能源输出的方式”解决“窝电”现象。

  “原先不懂编程、数据和信息安全,只是单纯的想通过建设数据中心的方式解决‘窝电’。可后来,人们以为我是搞云计算的,就应该懂这些。我就逼迫自己学习,向人请教。经过几年的积累,逐渐也从不懂到略懂,最后到很懂。”对于自己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自学经历,王钢从不避讳。从开始琢磨数据中心建设,到今年已经6年,王钢说他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作为内蒙古云计算协会秘书长、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专业组成员,云计算与大数据是王钢的事业。他代表的机构承办了“2013首届中国(呼和浩特)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也曾轰动一时。

  2015年,一个“叛逆”的决定诞生了。作为还算成功的创业者王钢辞去了伊腾云计算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毅然走进了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云计算基地,出任和林格尔县国有独资公司——内蒙古云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做起了看似“无利可图”的工作。

  “对内蒙古云计算大数据事业来说,我更像是志愿者,所以选择跳出来,别人都创业,我就进国企。”在国企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钢带领团队探索创新创业孵化、加速、转化新路径,有效带动呼和浩特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转型为己任,为完成由国有独资企业向政府、民营资本混合经营的蜕变开展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创新工作。

  小骏马育成计划

  如果说电力保障与电价优势是内蒙古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优势的话,那么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不可回避的劣势和发展瓶颈。王钢把解决瓶颈的期望寄托在本土人才培养上面。

  “吸引外地高技术人才来内蒙古的难度比较大,我更倾向培养本土信息化人才。IT领域的精英,有很多是从内蒙古走出去的,内蒙人是有天分的。”

  自2012年开始,王钢深入高校,作为企业讲师,参与教学与产学研合作工作。与校方联合打造云计算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关课程,参与编制教材,亲自开设专业课程——云计算概论。

  日前,王钢个人及其代表的机构已与数所高校建立了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期合作。2015年,王钢联合发起了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小骏马育成计划,通过高级课程免费教授及企业项目实训的方式,向社会输送信息安全维护、数据中心运维、大数据应用和行业信息化应用四类社会紧缺人才。

  授渔有道的公益人

  王钢还是一位积极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人士。每年两会期间,王钢都会提交几篇提案,“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作用是很开心。我希望能站在归国留学生代表的位置上,多提专业性强的案子。让国外先进的东西服务我们国家。”

  他也是一位有个性的公益人,恨不得把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用来做公益。“我喜欢传播‘授渔之道’的方式,特别不喜欢授人以鱼。我希望用我有限的时间,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去帮助别人。他们不一定是穷人,但一定是好人,好人有了力量,才会去帮助更多的人” 。

  “有很多留学生回国,找不到报国之路,我现在最希望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报国之门!”留学报国之路需要引路人,王钢作为一只引路的鸿雁,当内蒙古需要更多热爱家乡的归国留学生支持时,毫不犹豫。因为,鸿雁不会忘记家乡。(记者杨凡)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1日02版

[责任编辑 王彤]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