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这个曾经获得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称号的小村,如今出落得愈发美丽。雨中,青砖黛瓦的新房舍、镂空图案的墙体、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与远处绿茵茵的庄稼地构成了一副柔和的乡间美景。
“看看如今的农村,下雨天也能想去谁家串门就去谁家,过去一下雨,路上尽是粘泥糊糊,门也出不了。”同行的一位老准旗人一路感慨。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持续有效推进,准旗农村一改往日脏乱差的面貌。
立家容易持家难。为了让“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保持下去,准旗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后续管理,不单单从维护环境卫生入手,还从产业支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制度保障
2016年3月份,布尔陶亥苏木尔圪壕嘎查成立了环卫队,固定队员有6人,包片负责各自区域的环境卫生。苏木还给每户村民配发了一个由油桶改造成的垃圾桶,培养村民的卫生习惯。旗环卫局每周二和五都会派垃圾清运车下来,和村里的环卫队配合收垃圾,然后运送到垃圾场处理。
环卫队队长张来银说:“过去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是旗、乡、村一起管理环境,每天都干干净净的,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享受到好的环境。”
在“十个全覆盖”环境卫生后续管理方面,准旗现在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即“两分两化三结合”。两分:即分级负责、分片到户。分级负责是按照“户清扫(分类)、村收集、乡运输、旗处理”的四级联动模式运行;分片到户是在“户清扫(分类)”中按照“划片分区、承包到户”的做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管护。两化:即公司化运作、资源化利用。公司化运作是旗里成立环卫公司(康洁环卫公司),在各苏木乡镇设立分公司(与乡环卫所合署),并为各村配备环卫设备,在“户清扫(分类)、村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集中保洁和二次清运。资源化利用是在户分类时将可降解堆肥的垃圾直接投入堆肥池,发酵后还田利用,不能降解的垃圾由环卫公司运到垃圾处理厂,引入首都环卫集团实施资源化处理,形成可利用的建材等产品。三结合:即主体上自治式与专业化相结合、筹资上自筹与补贴相结合、管理上奖励与惩罚相结合。自治式与专业化相结合是群众自治表决通过《环境卫生村规民约》,按照“自我约束、自我管护、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进行保洁和一次清运,二次清运和资源化处理由专业公司实施;自筹与补贴相结合是自筹两块、补贴一块,群众自筹一块包括尽义务投工和交赞助费,村集体承担一块主要是村集体经济中切出一块用于奖励,财政补贴一块每年每个行政村补贴3万元用于奖励及环卫设备保养维修;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主要是体现奖罚分明,定期分级分类考评后,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
此外,准旗综合考量各苏木乡镇街道人口、区域面积、经济总量、执法任务等因素,在现有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的基础上,将组建各苏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管理执法局。
产业支撑
这几天,龙口镇麻地梁村的小杂粮加工厂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建好后,将满足该村杂粮种植片区优质杂粮的加工需求,他们甚至已经提早谋划销售渠道:组建农产品销售服务队,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直销营销网络点和跑市场的方式拓展旗内外市场。未来麻地梁村的产业不止小杂粮,该村根据各社立地条件,规划了规模养殖片区、林果产业片区、自主创业区、食品加工区,以“五区”规划蓝图发展产业,为村庄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与此同时,薛家湾镇百里长川沿线,向日葵、鼠尾草、薰衣草、马鞭草、油菜等作物在一场雨后正酝酿着花期,这里将成为一个婚纱摄影基地,还将吸引大批游客过来观光旅游。
今年以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策推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服务联动”的思路,准旗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旗财政安排1亿元农牧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6.2亿元,全力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按照“一河三川+梁峁山区”五个发展区域进行布局。在沿河地区优化调减玉米产业结构,已种植碱地水稻2150亩、小麦2615亩。开工建设冷藏保鲜库及瓜果蔬菜交易市场。依托内蒙古漠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00吨灰树花蘑菇生产基地,推广温室种植香菇200栋,目前已经和农户签订100栋香菇种植协议。在沿河湿地地区进一步完善巨合滩村2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园区,发展渔家乐,建设智能温室。在沿河沙漠边缘地区加快十二连城乡西柴登村1万头牛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进度。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50户。在三川地区发展存栏肉羊2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专业户200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100户。种植紫花苜蓿9000亩,新建储草棚9200平方米,羊舍2000平方米。
组织引领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龙口镇麻地梁村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如今的麻地梁已经不是往日那个只能靠天吃饭的穷山圪梁。说起这里的变化,不得不说说麻地梁的村“两委”班子,在老支书李在林的带领下,村委会上下一心,把“十个全覆盖”各项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给村民谋福利。村“两委”班子坚持村里的重大决策和高额支出项目等均由村民、党员代表进行民主决策和监督,“从一开始就不给矛盾提供产生的土壤,工作就能顺顺利利地开展了。”李在林说。有了好班子带领,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一项工程都进展顺利。
布尔陶亥苏木达坝席利嘎查的农牧民已经连续4年领到包扶单位送来的鸡苗了。现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发展起了散养鸡项目。市推进组、旗乡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助推进“十个全覆盖”、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乡风文明等工作。
今年以来,准旗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提高嘎查村干部待遇,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低于区市标准的嘎查村干部待遇按照区市标准执行,高于标准的继续执行,为嘎查村“两委”委员、监委会委员、离任副职嘎查村干部发放基本报酬和生活补贴,提高了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加强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了阵地建设计划,解决嘎查村阵地危旧狭小和租用办公场所问题;健全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暂行规定》,结合“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抓严抓实农村基层组织生活,大力推广“四五六”“532”等嘎查村民主决策机制,在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上,全部按照民主决策程序执行,建立“五清单一台账”,实行嘎查村干部、驻村干部定期坐班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干部廉洁履职行为规范,全面规范理顺村级事务管理监督机制,159个嘎查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嘎查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记者乔玮)